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9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1006:35:00

    定计高昌

    沮渠无讳考虑的不是上当与否的问题,而是出路何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阚爽的求救信打开了沮渠无讳智慧的天窗,也给了沮渠无讳一个重新审视周边形势的机会。吐鲁番盆地即将面临新的变局,无论怎么变,高昌都不应该落在西凉余脉李宝的手上。

    救,是必然的,但是能不能救得了?救了之后怎么办?沮渠无讳请来了自己的国师,法进和尚,要就王国的未来征求一下佛祖的意见。

    无讳同学这么迷信?

    迷信倒是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凝聚共识。一个渡流沙就损失了一半的人马,现在还要远赴高昌,前路茫茫、天涯知己,没有共识没准就是一哄而散。问问佛祖的意思,借着佛祖的口,安一下众人的心,正是最高明的攻心术。

    这位法进和尚就是北凉前国师昙无谶的弟子。昙无谶虽然是命丧荒郊,成为莫高窟旁的一尊无形佛,昙无谶的学说却传了下来。法进就是杰出的代表,而且法进与师傅昙无谶有着同样的人生选择,入世,而不是出世。

    一提起和尚,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名山大川、古寺晨钟,其实也不尽然,象法进师徒这样入世的也不少。毕竟和尚是需要施主供养的,和尚也需要国君的支持弘扬佛法,反过来国君更需要宗教的力量来凝聚人心。对沮渠无讳这样弃国远奔的人,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双方可以说结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和尚都愿意入世,北凉的另一位名僧沮渠安阳侯就做出了与法进完全相反的选择。一看名字就知道,沮渠安阳侯是北凉的皇族,不仅如此,而且是沮渠蒙逊的弟弟。

    安阳侯不是名,而是爵位,真名沮渠京声。按照常理来讲,这位沮渠安阳侯是北凉皇族,正应该与王国共存亡、同呼吸。沮渠安阳侯却恰恰相反,佛学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早年就曾经到于阗学习佛法,师从印度僧人佛陀斯那,醉心于佛法,潇洒的紧。昙无谶来到河西之后,沮渠安阳侯更是一心礼佛,远离尘世的喧嚣。等到北凉灭亡之后,沮渠安阳侯就彻底斩断了万根烦恼丝,辗转来到了刘宋,开始了自己的佛学翻译工作。国仇家恨如过眼烟云,沮渠安阳侯体会到的是人生的大智慧。

    出世也罢,入世也好,都仅仅是不同的选择而异。法进既然选择了入世,很自然的就成为了北凉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征伐、攻守靠的是将士用命,安定人心、凝聚共识是非法进和尚莫数。

    现在,又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亡国。沮渠无讳就想听听禅师的意见。

    “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剋否?”

    “必捷,但忧灾饿耳。”

    沮渠无讳问了一个问题,法进回答了两层意思。攻取高昌为家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但是并不能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粮食问题还是没有办法解决。

    粮食问题,还是粮食问题。留在此地也是没有办法解决,那还不如兵发高昌。沮渠安周再次受命作为先行官,驰援高昌,沮渠无讳统帅大队人马随后跟进。

    再次发动臣民进行远徙,无讳选择的是走大路,先向西到焉耆,然后再折向东北到高昌。

    男女老少、大人小孩,经历过鬼门关的北凉臣民再次默默地踏上了征途。前方的路不再有流沙,不再有干渴,远方就是高昌,那里有粮食,是梦中的家园,是佛祖为我们选定的家园。

    沮渠无讳选择的这条路安全是安全了,却是一条远路。在无讳带领众人前行的时候,我们还是追随沮渠安周去看看高昌的情况。

    救兵如救火,很快沮渠安周率领人马是直奔高昌而去。安周接受的任务是驰援高昌,不得不快。怎么救却有很大的说道。

    沮渠无讳的意思就是这个仗要悠着打。既不能快,也不能慢,最好打成胶着战。快了,阚爽没有外力的威胁,还会欢迎沮渠无讳吗?慢了,唐和收拾了阚爽,与车师联手,下面的戏还怎么唱?这个任务有难度!

    可是来到高昌地界之后,安周感到有点诧异,一点战争的气息都没有。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安周感到有些愤怒,阚爽甚至没有让安周到高昌城内小聚。直接就把安周一行派到了高昌东面六十里的横城。礼数虽然有点傲慢,待遇还是不错,该有的慰问、给养一点不少。安周虽然气愤,也是不好说什么。毕竟就是来打仗的。

    横城就算是前线了,可是在前线也没有战火,唐和、唐敖兄弟是踪迹全无。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火焰山下的乱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