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0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2007:04:16

    饥荒

    这样的战报使拓跋焘感受到的不仅是安慰、欣喜,还增添了无限的豪气,提高了拓跋焘内心深处的希望值,由讨伐变成了彻底消灭。正在拓跋焘酝酿如何加快历史的进程,尽快解决吐谷浑的时候,在敦煌的李宝回到了平城,给拓跋焘带来了西域的最新消息。尤其是吐鲁番地区的消息。

    李宝汇报的基本情况很简单,吐鲁番地区的状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饿着肚子的战斗。无论是在车师的唐和、车师王集团,还是在高昌的沮渠无讳集团,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沮渠无讳占据高昌之后实际上是挡了唐和的路。高昌正处在从车师到敦煌的必经之路上。就是绕道走焉耆、鄯善也不可以,沮渠无讳从鄯善北上高昌的留下了侄子沮渠丰周镇守鄯善。唐和要想派个下书人,传递个家书什么的都得通过敌占区。要想率领大队人马回家就更不可能了。

    战斗也就不可避免了。

    打通回家之路的战斗还是小意思,最根本的还是生存空间的严重重叠。如此狭小的地面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立即显得啥啥都不够用。双方都有互相吞并的意思。也许一开始唐和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要回家。几次战斗之后,虽然次次都能取得一定的胜利,回家的路还是遥遥无期。唐和也不得不放下回家的念头,留在车师做长期抗战的准备。

    从双方实力上看,车师是自守有余、攻敌不足。以交河城的天险,沮渠无讳要想破城而入也必将遭受很大的损失。双方是小打不断,大打没有。各自最忧心的还是粮食问题。

    这个问题说了很多遍了,那么高昌地区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这个问题比较高难,但是也不是不能比较一下。也就是二百多年以后高昌地区(包括交河城)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当时总人口是三万多人。现在仅仅沮渠无讳的人口就应该超过了这个数。

    沮渠无讳从敦煌带出来人口一万多家,这还不包括士兵。过流沙的时候损失了一半,剩下五千余家。这就应该有三万人以上了。这还不包括车师的人口,原来高昌的人口。虽然说在攻破高昌的时候,沮渠无讳屠了高昌的城,估计也不会杀得干干净净。很多高昌人都是从河西迁移过来的,尤其是敦煌,乡里乡亲的,谁还不认识个三老四少的,怎么能下得去手?

    这么多人怎么能没有饥荒?关键是还没有任何准备,根本就没想过会有这么多人。那位说了不就是种地吗?赶进开荒种地呀,来个大生产运动不就解决吃的问题了吗?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东部,地形地貌非常有特点。整个盆地被中间的火焰山和吐斯塔格山一分为二,适于耕种的土地都在南部的绿洲上。在这里交河城与高昌城并肩而立,依据现在的政治情况要想好好搞生产,首先就得进行战斗。交战双方谁也不会让对方舒舒服服过日子。

    即使没有战斗,在吐鲁番盆地搞农业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作为一个封闭的盆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温度、阳光、土地这里都有,就是缺水,每年的降雨量非常之低。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水都是依靠天山上溶化的积雪。积雪融化之后沉到地下,这就需要引水灌田。刚刚来到这里的人们哪知道这些呀?要不说屠城也就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天灾**,因缘巧合,虽然高昌是一季两熟,各种情况碰在一起粮食还是显得不是很充足,最后酿成饥荒就显得不可避免了。相比之下更难过的还是沮渠无讳,人口的绝对值太大了。到了公元444年终于爆发了大饥荒。

    沮渠无讳也就是在这一年夏天一命呜呼的。不过各位还是请放宽心,沮渠无讳不是被饿死的,狼多肉少,先可领导,怎么着也不能亏了领导。沮渠无讳算是积劳成疾、鞠躬尽瘁。

    夏季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距离秋收还有好几个月,随着沮渠无讳的去世,灾情继续蔓延。高昌北凉内部的矛盾也彻底爆发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舍身嗜虎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