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1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0108:07:34

    一场叛乱引发的佛教灾难(上)

    到现在为止拓跋焘已经两次下令禁佛,但是是禁,不是灭,符合条件的人还可以参加佛教活动。灭,就是连根拔,不仅不让信,连佛像、佛塔一起消灭。导致这样灾难的就是一场叛乱。

    当时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条谶言、或者说谣言更确切,“灭魏者吴”。有一个匈奴族的人,名叫盖吴,看到自己名字里有个吴字就起兵造反。说不好很可能这个谣言就是盖吴自己散布的。

    很快盖吴身边还真就聚集了一大帮人。这也说明造反这件事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民不聊生就导致谣言纵横,盖吴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也不能说是火中取栗、痴心妄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势利导。

    在北魏的统治下人民的生活并不是阳光灿烂。别的不说就那个官员不发工资,任由官员自己想办法的现象就足以导致民众的叛乱。武将靠劫掠给自己筹集薪水,文官就只有刮地皮了。盖吴就是起个头,接下来在关中一带是风起云涌。

    盖吴是九月起兵的,很快第一波讨伐的就来了。驻守长安的当地武装部队受命进剿。有一句话首战即决战,要的就是气势。当头棒喝对人的震撼作用是十分巨大。造反的人很多也就是跟着凑凑热闹,行,就继续干,不行,就一哄而散。

    讨伐的结果告诉大家是行,盖吴取得了初战的胜利。队伍就越来越壮大了。不过大多数人还是看不准,看看战乱将起,很多老百姓越过渭水逃进终南山避难,都怕战乱。战争打了这么多年,人心思治。

    小胜之后,盖吴是分兵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东。虽然声势浩大,北魏政府军也是围追堵截,这一次盖吴就不那么幸运了,两路人马都遭到了惨败。星星之火一旦燃起,就不那么容易扑灭,咋也得烧一段。这边还没有平灭盖吴,十一月的时候在河东郡有一伙汉人也起兵响应,领头的叫薛永宗。

    拓跋焘赶紧分派人马分别抵挡住盖吴与薛永宗,还得防备这两拨人马合流。一个不小心盖吴就自称天王了,开始建立组织,试图与北魏分庭抗礼了。第二年正月,刚刚过完年,拓跋焘不得不亲率大军前往平叛。一路向西南,第一个对手就是薛永宗。薛永宗的大营就设在东雍州(山西新绛县)附近。

    趁着北风呼啸,借着顺风的优势,拓跋焘就接受了崔浩的建议:奔袭。这也非常符合拓跋焘的特点。别说现在机会不错,天时地利都在拓跋焘一边,就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奔袭。发挥长处嘛。

    估计薛永宗也在过年,造反不就是为了过个好年吗?正月十六薛永宗的大营就被拓跋焘给围住了,仓促之下一战而败,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就南下投了刘宋。

    第二天拓跋焘就率部越过黄河,直扑盖吴,盖吴的大营在长安的北部。崔浩还是同一个建议,奔袭。沿着渭河北岸,一天之间就可以到达盖吴的大营,围住、砍、打扫战场。多简单的三部曲。不过这次领导没听,也不能总听崔浩的,谁是主角啊?啥都听崔浩的,哪能显出领导的雄才大略?

    渭河北岸田里没有粮,野里没有草,哪有走南岸好?领导担心走渭河北岸后勤无法保证,又无法就地取材,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如果走北岸没准真就像崔浩预料的,一战而定,下面的事就不会发生了。拓跋焘是坚持己见走南岸,十天之后到达戏水(陕西省临潼县东),盖吴早就化整为零,跑到北山里面打游击去了。拓跋焘这个后悔呀,后悔有啥用?没啥用也得找个撒气的,凡是与盖吴叛军有瓜葛的,不论是谁杀无赦。这就是好多人头落地。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一场叛乱引发的佛教灾难(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