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1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0406:56:31

    进军焉耆(上)

    客观地说这个主意不错,与拓跋焘挺进西域的想法也是不谋而合。很快一个宏大的计划在拓跋焘的脑中形成。拓跋焘要两路出兵对柔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出漠北大草原,与悦般东西对进夹击柔然的主力;一路以万度归为主,从鄯善出兵西进,攻击焉耆、龟兹一线,彻底把柔然的势力从西域赶出去。

    看了这个计划之后细心的朋友们会意识到计划里缺了一个点,那就是高昌。为什么拓跋焘不兵出高昌,彻底解决高昌北凉呢?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不过从当时的态势分析,高昌北凉的实力还是比较弱。也许沮渠安周手下的人可能比较多,但是粮食肯定是不够多。所以在与车师、唐和联军的对战之中一直处于下风。

    车师王这一段的工作倒是有声有色,不仅招降了沮渠安周的侄子沮渠乾寿,还把西凉李家失散的人员也都找了回来。沮渠安周似乎是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焉耆被柔然控制之后,唐和与关内的联系只能通过高昌这一条道了。每一次传书送简都要派人护送,要杀出一条血路。到现在为止似乎交通还算顺利,沮渠安周还是没有能力彻底切断唐和与敦煌的联系。

    这些现象在拓跋焘看来就会得出高昌北凉不堪一击的结论。只要彻底消灭柔然,高昌北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大可不必为沮渠安周而兴师动众。

    这个结论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给吐鲁番盆地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拓跋焘这个计划比较大,执行起来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悦般的配合,能不能到位还很难说。拓跋焘倒是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万度归很快奉命就回到鄯善准备西征,西征的主力就是万度归首次到鄯善带去的伍千轻骑。

    在车师的唐和也接到了命令。车师王车伊洛与唐和将率领部分车师人马作为偏师支援万度归的主力。双方两路夹击在焉耆会师。

    大军一动是地动山摇,万度归也是兵贵神速。八月下旬拓跋焘做出与悦般联手攻击柔然的决定,九月底万度归已经出现在了焉耆的边界。

    万度归是把拓跋焘用兵的精髓学到家了,奔袭、野战,而且还颇有点霍去病的味道。把辎重远远抛在后面,只携带随身的干粮,取食于敌,走到哪吃到哪。这样的部队也有一个弱点,一旦敌人坚壁清野,就会进退维谷,而且还怕攻城战。不过万度归是没有给焉耆人控制自己的机会,驱兵直入很快就控制了边境六座城市中的两座:左回、尉犁。有了立足之地以后,万度归发出了劝降书。

    焉耆东部的六个城市很快就易帜了,下一个目标就是焉耆的都城员渠城。员渠城也算是一座名城,历史悠久,到现在也得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大的特点就是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四面环山,易守难攻。

    如果焉耆人不与万度归野战的话,估计万度归也没有啥好办法。就这个问题万度归也请教了刚刚来到前敌的车师王车伊洛、老将唐和,这二位也没有啥高招。最可行的就是示弱,引焉耆人出来野战。

    兵和一处、将打一家。虽然唐和没有带来多少人,毕竟是增加了有生力量。不过万度归率领着手下这几千人往战场上一站还是觉得单薄,对面黑压压的一片,据说有四、五万人。这个数有点多,方圆六里的员渠城里也不可能住这么多精壮士兵。不过即使是人数减少一半也是很可观的。

    面对焉耆这个大阵,万度归有点踌躇。

    对面的焉耆王鸠尸毕那也在打量万度归这只小小的队伍。别看万度归来势汹汹、连战连捷,鸠尸毕那还真没把万度归放在眼里。一只没有经历过大战考验的队伍是没有办法得到敌人的尊敬的。万度归一路走来几乎就是兵不染刃,也难怪鸠尸毕那会有轻视的想法。

    兵不染刃不是不敢打,而是不想打、不需要打,现在到了卖命的时候了,那还犹豫什么?顷刻间,焉耆的大阵就被万度归的伍千精骑冲散了,象退潮的海水一样翻着浪花向两边退去,那哪是浪花?那分明是血花。

    据历史记载这不是一场血战,以少胜多需要的是勇气,战而胜之的勇气。那位说了,万度归用什么激励了将士们的勇气?

    万度归与将士们有约定,破城之后可以劫掠。奇珍异宝、珍奇古玩获得无数。也难怪北魏不给将军们发工资,不自己想办法怎么办?面对强敌,钱财也是激励士气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进军焉耆(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