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3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1607:06:41

    乱象丛生(四)

    这个刘骏也是一个非常聪明之人,文学水平非常之高。曾经有人评价过刘骏的名篇《登作乐山》,“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初看起来也是一个人物。能在内斗中成为最后的幸存者自然是有不凡之处,但是很不幸刘骏除了有诗人的狂野之外,还具有亡国之君应该具有的所有的优秀品质,荒**、贪婪、奢侈。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只有一个任务,把刘宋搞黄。

    说刘骏荒**,那是一点不假。当然不荒**的皇帝基本没有,刘俊可以说是傲里夺尊,蝎子大粪独一份。**历来为人所不齿,刘骏居然乱到了自己母亲的头上,想想就恶心。有这样一位皇帝,刘宋不亡也难。

    相比之下,北魏的内斗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最起码众人还假惺惺的戴着面具,还保持着最基本的人伦纲常。当然北魏也不是什么好鸟,最让人诟病可能就是那个该死的子贵母死的规定了。拓跋濬上任之后先是封了自己苦命的母亲,可是数年之后又重复了这个悲剧。公元456年拓跋濬立自己的儿子拓跋弘为太子,孩子的母亲李氏成为祭坛上的另一个牺牲品。

    公元456年是北魏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西域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北魏历史上的一位准女王,以后的冯太后,现在的冯皇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没有拓跋焘的南征北战,北魏不会统一北方;没有冯太后的锐意改革,北魏也很难脱离五胡十六国的巢臼,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活动。隋唐盛世还许会往后不知道拖多少年。

    冯太后出身北燕皇族,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孙女。北魏兴兵灭亡北燕的时候,冯弘的几个儿子,包括冯太后的父亲冯朗就归降了北魏。起初冯家在北魏的生活还是不错,冯朗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坐镇长安也是权倾一时。冯太后就是在那个时候生在长安的。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冯朗的兄弟冯邈在对柔然的战斗中失利,干脆就投了柔然。冯家的境遇就一泻千里,估计冯朗也跟着吃了挂落。具体什么原因史书上没有细说,很可能也是说不出口。家破之后,年幼的冯太后就被收到宫中为奴。几年的功夫咸鱼翻生,成为当朝冯皇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放在其他朝代基本上就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翻开北魏后宫的名册,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远的不说了,从拓跋圭开始北魏后宫皇后的出身就比较杂。有鲜卑慕容家的、有柔然人、有汉人,有后秦姚家的,还有大夏赫连家的,就是没有拓跋鲜卑本身的。但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北魏选择皇后真是不拘一格。而且这些皇后大部分还是出身卑贱,不是奴婢,就是犯了罪送到宫里来的,或者是战争掠来的。当年消灭大夏之后,拓跋圭一下子就把赫连定的三个妹妹纳入后宫,真有点饥不择食的意思。以至于有关专家怀疑是否拓跋鲜卑人口失调,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人口失调倒不一定,就是失调的话也应该是男的少。男人成天征战不是砍人就是被砍数量上应该相对较少才对。更可能的解释是拓跋鲜卑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民族,最起码在男欢女爱这方面没有啥禁忌。

    这位冯太后(现在叫冯皇后)之所以能走上后宫的领导岗位,两个人很关键,一个就是冯太后的姑姑,另一位就是当朝的常太后。当年北魏灭亡北燕的时候冯太后的爷爷曾经把一个女儿送到北魏后宫,成为拓跋焘的一个妃子。冯太后入宫之后据说受到这位姑姑的特别关照,这也是人之常情。

    冯太后得到当朝常太后的关照就显得有些突兀。这位常太后与拓跋皇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是汉族,仅仅由于是拓跋濬的奶妈就成为当朝太后,这也是拓跋圭始料不及的。

    天地之间,有阴有阳,阴阳必须调和,否则就会出问题。“子贵母死”的规定就是打破了阴阳,既然杀了孩子的妈,未来的皇帝也只有把所有的爱奉献给奶妈了。这条规定虽说残忍了一点,也不是一无是处,北魏后宫就没听说过发生什么夺嫡大战。夺嫡胜利的结果太残酷了,让人望而却步。

    这位常太后也是关东人。让户籍警查了一下常太后的祖孙三代,常家曾经在龙城,也就是北燕的都城住过很长时间。一不小心北魏的后宫落到了以北燕遗民为主的汉人手中,培养出的皇帝自然一个赛一个地不断汉化。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了。

    冯太后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一个时代即将开始,这对北魏来说毕竟是一个好消息。汉化也好,胡化也好,只要国家安定繁荣总不是一件坏事。这是公元456年发生的第一件大事。第二件大事对北魏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萨珊波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