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3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1506:54:08

    乱象丛生(三)

    拓跋焘父子的离奇去世已经成了过眼烟云,似乎不再有人追究。最起码没有大张旗鼓地控诉宗爱的罪行。杀了两个皇上,逼死了一个太子,这是多大的罪,应该是罄竹难书。但是就是史家也只是简单地把屎盆子扣在宗爱身上而已,没有更多的深揭狠批。宗爱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出气筒吗?

    这些都是《魏书》上的记载,看起来就使人如坠雾里。所幸同时代还有一本书可以参考,那就是《宋书》。《宋书》的描写就相对简单、邪恶,北魏这一时期就是拓跋焘父子相争,最后一块玩完。相信也距离真正的事实也甚远。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北魏内部各种势力的一个激烈的内斗,拓跋焘为一方,以崔浩为代表的汉人势力为一方,太子也是一方,还有诸多的部落大人。崔浩的实力太强是必须要抑制的,但是连锅端有点动作太大,造成太子的势力急剧上升,威胁到了皇权。所以太子也是要敲打一下,没成想造成了意外,也被连根拔了。国内势力的平衡就此彻底打破,拓跋焘也就自身难保。

    至于宗爱肯定是拓跋焘一伙的,否则也不会机会接近权柄,也不会有机会宣布或者假传太后旨意,更也不会有机会让别人把屎盆子扣在他身上。至于内里的刀光剑影估计永远是个谜了。万幸的是,皇位还在拓跋家手上,还有机会翻盘。

    十三岁的拓跋濬登基,也算开了一个先例。这么小的孩子能干什么?政务肯定掌握在某位大臣、或者某几位大臣手里。这几位也算是动荡的受益者。是谁我们就不点名了,也没有意义,内斗还没有结束。不过有拥立之功的源贺、陆丽肯定是榜上有名,是不是能坚持到最后就看他们的政治智慧了。

    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担负起国家、民族的希望,有点可怜兮兮的。能够可怜拓跋濬的也就是我们这些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的后来者。当时的英雄们不仅不会可怜他,还会变本加厉的摧残,一道道考验拓跋濬的难题是不可避免的。

    也许就在拓跋濬登基前后,北魏从焉耆撤出了最后一批人。

    车师王车洛伊也许是最后一批撤出焉耆的北魏将士。公元452年车洛伊前往平城觐见皇帝陛下。注意这个些许的差别,唐和到达平城之后被暂时挂了起来,车洛伊受到了隆重的接待,直接授命上将军、车师前部王;赏赐也是高规格的,妻妾、奴婢、田产、牛羊等等一样不少,等于给车洛伊重新安了个家。

    车洛伊明显受到了优待,连王号都没有变,说明北魏还想利用车洛伊的号召力,没准还有机会重返西域;也说明车洛伊是狼狈而来,几乎是只身逃亡,啥都没带来了。北魏是彻底从焉耆撤了出来。刚刚建立不久的焉耆镇不得不正式摘牌了。那位说了万度归那里去了?

    自从大战龟兹之后万度归就从史书上消失了。不知其所生,不知其所亡,就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灿烂过后飘然而去,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感叹万度归神秘消失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暗自为他捏了一把汗。将军难免阵前死,瓦罐不理井台破。但愿万度归真的象仙人一样乘鹤而去吧。

    车洛伊在平城与自己的几个儿子团圆了,也就此彻底远离了车师故地。一千四、五百年以后,在洛阳曾经出土过一个砖质的墓志铭《北魏鄯月光墓铭》透露了一些关于车师后人的消息。

    “大魏正始二年岁次乙酉(公元505年)十一月戊辰朔廿七甲午,前部王故车伯生息妻鄯月光墓铭”。

    据专家考证这位车伯生就是车歇的儿子,墓志是立给车家第四代的媳妇鄯月光的。那为啥非得用车伯生的名号,估计车家的爵位也就到车伯生为止,再往下就是一般老百姓了,写在墓志上不好看。车师王族迁入平城之后,又跟随北魏王族移居洛阳,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也算是一种皆大欢喜。

    车洛伊的撤出标志着北魏在西域势力的全面溃退。面对柔然在西域步步紧逼的攻势,北魏现阶段也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毕竟皇帝的年龄还小,宫廷内斗还没有结束。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北魏内斗的同时,刘宋也没有闲着,也演绎了一场内战大戏。看着刀光闪闪、血光淋淋,不由得使人感叹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时人有诗叹:

    “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足见争夺之惨烈,杀戮之无情。经过这一番争斗,刘义隆的第三子刘骏脱颖而出,牢牢控制住了宝座。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乱象丛生(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