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2307:19:45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又一处佛教艺术的宝藏,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气势恢弘。其中有五尊石像是以北魏的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等五位皇帝为楷模的,千年之后也能一见当年鲜卑英雄的风采,也是云冈石窟的一绝。

    那位说北魏不是禁佛了吗?怎么还能开凿这么大的佛像工程。禁佛那都是老皇历了,现在已经开禁了。拓跋濬登基之后,虽然年龄小,但是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解除了对佛教的禁令。与其说这是小皇帝的心愿,倒不如说是满朝文武的心声。

    也算是佛教界人士的一个政治反扑,先皇尸骨未寒就人亡政息也太心急了一点。解禁是解禁了,限制却没有解除。每个州僧侣的数量、寺庙的数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也算是纳入了政府的管理序列之中。矫正过枉,也许这正是拓跋焘当年严厉禁佛的目的。进两步退一步,给热的烫手的佛教风潮降降温,最终纳入到有效管理的轨道上。

    拓跋焘的禁佛令对虔诚的佛教徒来说真是一个灾难。很多人从小就出家当和尚,除了礼佛、念经别的一概不会。不当和尚了拿什么养活自己呢?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过大多数的和尚还是乖乖的还俗,都是普通人,也就是为混碗饭吃。现在不让当和尚了,那就找别的营生吧,争取在其他行业为国效力。不过也有死硬分子,也就是信仰非常坚定的,云冈石窟的主要推手师贤、昙曜法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师贤在灭佛前是北魏的僧人统,相当于现在佛教协会主席之类的职务,负责管理北魏的所有僧人。灭佛了,师贤自然也就下岗了,还好师贤同学会医术,靠行医可以混口饭吃。这也是很多宗教的一个特点,传教的人拥有医学技能,可以为黎民、信徒免费治病。这就能赢得很多人争相入教。当年黄巾起义的张角也有这本事。

    现在佛教事业又恢复了正常,文成帝拓跋濬亲自为师贤剃度,再次成为和尚,并且官复原职。师贤自然对文成帝拓跋濬感激涕零,引为知己。发自内心地拍了文成帝拓跋濬一个马屁,师贤以拓跋濬为蓝本制作了一尊佛像,这个马屁真是拍得山响。最奇特的是在佛像的面部与脚部都有黑色暗记,与拓跋濬身上的胎记是一模一样,浑然天成。当然想把这些东西作出来并不难。

    师贤这个发自内心的举动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拓跋濬登基之后的北魏正处在一个内部混乱、动荡的时期,造反的几乎天天有。不仅老百姓造反,皇族内部也造反,都瞧着皇位眼热。师贤把拓跋濬塑造成佛的形象,而且还这样活灵活现,就是昭告天下拓跋濬是佛祖转世、观世音降生,领导天下具有无比的正当性。解决了拓跋濬内心深处面临的大问题了。

    一个造神运动就此开始了。而昙曜法师的适时出现又给造神运动添了一把火。昙曜法师与文成帝的关系就更近一些了。当年拓跋濬的父亲,也就是太子晃对昙曜法师就是非常赞赏。禁佛之后,昙曜法师是坚决不从,死硬到底,还是太子晃好说歹说把昙曜法师劝住了。昙曜法师就到中山隐居。

    佛教恢复之后,文成帝拓跋濬就派人到中山请昙曜法师回京商议大事。第二年昙曜就回到了平城。也是凑巧,昙曜法师回到平城的时候正赶上文成帝出门,两人还未曾相认之际,文成帝的马先认出了昙曜,上去就用嘴叼昙曜的衣服。老马识途这本也没什么,也许这马是当年太子晃的座骑,认识昙曜也未可知。但是在众人看来这就是马也认识好人,奇特无比。

    如果不是这匹老马,估计文成帝也认不出昙曜法师,毕竟当年文成帝还小。两人相见,文成帝以师礼敬重昙曜。昙曜也是慷慨陈词要做一番事业,昙曜的想法就是拍更大的一个马屁。

    按照昙曜的说法,不仅文成帝是佛,北魏从道武帝以下的五位皇帝都是佛。昙曜建议在平城西面的武周山开凿更大的石窟,为这几位北魏皇帝塑像。估计这些年昙曜在中山没少思考问题,把这几位爷都塑造成佛,就彻底保证了佛教在北魏的地位。灭佛之说再也不可能了。总不能自己反对自己吧,不敬祖宗那可是大逆不道。

    公元453年在昙曜法师的主持下北魏开始在云冈开凿石窟,首批五座石像就是北魏的五位皇帝。这五位皇帝的塑像至今仍然站在云冈,就称作昙曜五窟。

    有时间同学们可以到云冈石窟一游,下达灭佛令的拓跋焘被塑造成一个慈眉善目的、身披袈裟的老和尚,真不知戎马一生的拓跋焘会作何感想?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忽悠你没商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