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4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2807:39:25

    迷雾中的沼泽(上)

    公元465年,也就是予成南下的第二年,北魏延续了前一段的霉运。文成帝拓跋濬辞世而去,北魏又陷入了新的沼泽。皇位传给了年仅十二岁的拓跋弘,年仅二十四岁的冯皇后晋升为冯太后。

    典型的孤儿寡母,前途未卜。

    果然车骑大将军、太原王乙浑与尚书、平凉公林金闾果断出手,控制了大局。刚刚登基的小皇帝被严密保护了起来,朝臣想见皇帝一面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文成帝刚刚去世,新旧交替之际安保工作做得严密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接下来乙浑与林金闾却大开杀戒,尚书杨保年等数人成为第一批祭品。乙浑具体想做什么不得而知,众人只是看着有点发怵。是控制皇帝,还是保护皇帝,是保驾,还是劫驾只在一线之间。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皇上也登基了,皇太后也就位了,只是列位臣躬见不着,也没有给先帝发丧。

    乙浑与林金闾是何足人也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这两位都不是北魏宗亲,骤然之间掌握了朝廷大权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不过了解了这二位的身份之后一切就释然了。林金闾是个太监,而且是常太后宫里的太监。由于常太后的关系平步青云,官就越做越大。常太后虽然不在了,常家在朝廷内的势力还是不可忽视。

    乙浑就是乙弗浑,显然出身于鲜卑乙弗部落。查了一下档案,没有发现乙浑有什么特殊的战功、特殊的能力,几年前能够当上太原王显然有特殊的门路。考虑到现在乙浑与林金闾的关系,很可能这个关系就是常太后。那位说了这常太后的权力也太大了,是很大。不仅能决定皇后的人选,还能够干预朝政。没办法谁让她是文成帝最亲近的人呢?也就是常太后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否则冯太后也当不上这个太后。

    现在明白了,以常太后为中心,年轻的冯太后、乙浑、林金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说乙浑是护驾的,还是劫驾的?估计还是护驾的可能性大。

    但是满潮文武总见不到皇帝也不是一个正常的事,北魏皇族隐隐地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能由着乙浑的性子胡来。首先出手的就是顺阳公拓跋郁。

    拓跋郁带着几百个卫士呼啦啦就来到了皇宫,都带着刀,就是要看看乙浑想干什么。既不给老王发丧,也不让小皇帝出面接受群臣的朝拜,乙浑是安的什么心思?

    拓跋郁是来劫驾的,还是来护驾的?不好说,反正是拿着刀来的,挺吓人的。总之拓跋郁与乙浑似乎不是一伙的。最后谁是谁非关键看谁是胜利者。

    文成帝去世的时候朝廷内肯定发生了内讧,以乙浑为首的常太后家族的力量为一方,另一方很可能就是北魏宗亲,也包括已经死在乙浑刀下的尚书杨保年等人。双方围绕着朝廷大权展开了角逐。

    乙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乙浑本身就是一个无根之水,靠着常太后的支持爬到高位上,现在文成帝去世了,乙浑的后台就没了。接下来遭到北魏皇族的清算,或者靠边站就是可以预料的了。要保住自己的权位只能主动出击,至于怎么做乙浑真有点不清楚。

    拓跋郁与乙浑钢刀对钢刀,兄弟二人合合而乐,居然达成了一致。林金闾成为那个倒霉的坏人,被乙浑抛了出来送交法院法办。令人惊奇的是法院审判的结果是发配林金闾到定州做定州刺史。看起来林金闾的门子是真大,后台真硬。

    千呼万唤小皇帝终于被请出来了,接受朝拜,先登基后发丧。这一轮双方1:1战成平局。

    丧事自然是隆重、悲切,表现最好的就是冯太后了。幸福生活刚刚开始不久就坠入了寡居的深渊,这个打击太大了。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冯太后是真想追随自己的陛下而去,死了死了,一死百了。送走文成帝,在焚毁先帝遗物的时候冯太后就想投入火中,幸亏身边的人手快,即使这样也是抢救了半天才嘤嘤转醒过来。

    要说冯太后真想殉葬的话,完全可以喝点啥一死了之,没有砒霜,敌敌畏也行。大庭广众之下投火**,难免有作秀的嫌疑。冯太后出此下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冯太后对文成帝去世之后的朝局还是比较清楚,已经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危险气息。乙浑与拓跋郁差点擦枪走火,预示着随后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关键是冯太后自身也没有任何安全感。虽然被尊为皇太后,不过这个皇太后不仅与皇帝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连养育之恩都没有。与皇帝最亲的还是奶妈,当年常太后就是一个例子。一旦有变自己很可能就靠边站了,冯太后必须使出点手段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迷雾中的沼泽(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