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4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2708:05:55

    第四章 永康之年之殊途不同归

    公元464年柔然可汗吐贺真去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予成,“号受罗部真可汗,魏言惠也。”

    惠者,仁也,“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惠者,慧也,先言而后当者,惠也。予成正是一个聪明智慧之人,至于是否爱民、慈民则是见仁见智了。

    五世纪中叶的时候,在中国版图上的三大势力柔然、北魏、刘宋相继陷入困境。北魏、刘宋是相继陷入了内乱,柔然则是被北魏吓破了胆。连续被北魏追亡逐北,柔然人已经失去了南下漠南的勇气。予成的横空出世正是乘时而出,率先打破了各方的平衡。

    在柔然历史上予成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社仑是柔然的开山鼻祖,大檀奠定了柔然的赫赫功业,吴提卧薪尝胆,吐贺真在逆境中艰苦周旋,予成则是柔然历史上最有理想的一位可汗。予成时代有几个第一,引领柔然人的一代**。

    第一个就是在柔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年号。公元466年就是柔然人的永康元年,也就是予成登基两年以后柔然人第一次有了纪年。纪年虽小却告诉我们很多事情,说明柔然人对中原文化的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有了记录自己时间的需求,脱离了蛮荒的、粗放的管理,走进了精确管理时代。考虑到柔然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估计就成为柔然高层的通用语言了。这一点比当年匈奴的冒顿单于还要略胜一筹。

    再一个在柔然历史上第一次引入了中原的官爵,丞相。可以相信在予成时代,柔然在某种程度上引入了中原的官僚管理体系。虽然还不很成熟,也是有模有样。这件事情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也是有迹可寻。柔然内部也是有许多汉人的,冯太后的叔叔冯邈不就是战败之后逃到了柔然吗?象冯邈这样通过战争相互间的人员交流想必也不会少了。互相同化,是胡化,还是汉化就看人的数量以及文化的力量了。

    从予成的基本作为上我们可以看出,予成是一个汉化很深的柔然可汗,有逐鹿中原之志,鼎定天下之愿。在予成有生之年数次与南朝的刘宋、以及以后的南齐约定日期,讨伐北魏,确实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物。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多年以后予成给南齐写的一封信。

    “虽吴汉殊域,义同唇齿,方欲克期中原,龚行天罚。治兵缮甲,俟时大举。振霜戈于并、代,鸣和铃于秦、赵,扫殄凶丑,枭剪元恶。然后皇舆迁幸,光复中华,永敦邻好,侔踪齐、鲁。”

    看看这文采就不一般。予成要协助南齐光复中华,克期中原,讨伐北魏这个蛮夷。各位看了之后不要笑,没什么可笑的。这就是汉化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以天下为己任。予成可不是说说而已,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予成可是言必信、行必果。

    登基伊始就统兵南下,想要饮马平城。予成的柔然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北魏的边境上。相比之下北魏与刘宋就有点提不起来了。

    先说说刘宋,予成成为可汗的时候,刘宋也完成了新老交替。新皇帝刘子业得到了以下的评语:“昔鲁昭不戚,叔孙知其不终。家国之祸,其在此乎!”

    对于老爸刘骏的去世,刘子业没有一点悲凄之情,这样的人怎能领导诺大的国家?果然刘子业在一年后的一场政变之中一命呜呼,刘宋是掉到泥潭里爬不出来了。

    北魏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予成的南下除了政策宣誓之外,没有达到任何预期的结果。北魏沿长城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这就是北方六镇,沃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怀朔(内蒙古大青山后固阳县)、武川(内蒙武川县)、抚冥(内蒙四子王旗)、柔玄(内蒙兴和县)和怀荒(河北张北县)等六个军事重镇。这些军镇的建立就是为了防备柔然的进攻,在北魏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六镇地区就是北魏本身的一个缩影。高层都是鲜卑贵族,底层哪个民族都有,既有骄傲不逊的高车、游牧的鲜卑,也有农耕的汉人,许多民族交织在一起,就是民族融合的一个大熔炉。整体上还是呈现出一个缓慢的汉化趋势,只是由于处于边塞汉化的过程更慢而已。

    文成帝的时代,六镇还是香饽饽,集中了北魏的精兵强将。予成南下之后遇到的就是这帮猛人。第一次交锋没讨到什么便宜,也不可能逃到什么便宜,实力也不是一天就会发生变化的。北魏强、柔然弱的格局依旧。予成等于是给北魏挠了一下痒痒而已,真正使北魏陷入泥潭的还是自己。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迷雾中的沼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