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5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1008:37:13

    北魏孝文帝(上)

    估计柔然使者来到刘宋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江南已经是换了日月了。只是不知道坐在宝座上的南齐高帝萧道成是不是内心充满了歉疚之情。估计基本上是没有啥感觉。

    萧道成虽然巧施妙计忽悠了予成可汗,给北魏的北部边境造成了一定的危机,但是自己的危机还是一点也没有解除。公元479年十一月北魏的讨伐大军如约而至,第六次南北大战正式开锣。

    这是冯太后第二次临朝听政以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虽然是女流之辈,强弱轻重拿捏的倒是十分准确。北守南攻,专找弱的打。不经意之间,中国历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天辟地的时代,史称“孝文改制”。

    说是孝文改制,我们可不能忘了孝文帝背后站着的文明冯太后。这一年北魏孝文帝十三岁。据说十三在西方的文化里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反映在孝文帝身上似乎确实不大吉利。冯太后与孝文帝一对祖孙,虽然携手走上了人生的舞台,即将有十几年亲密与不亲密的合作,内心里的感情却还是难以捉摸。

    冯太后养大了孝文帝,祖孙情深是不打诳语的;冯太后也杀了孝文帝的父亲,杀父之仇也是客观的现实。是仇更深,还是爱更浓,有谁知道?情和爱也许都不是考虑的东西,考虑更多的是政治现实。

    最起码此刻冯太后的内心还是充满了不安全感。一年前冯太后还一狠心杀了孝文帝姥姥家李慧一家。苦命的孝文帝似乎只有这个抚育自己长大的奶奶可以依靠了。

    对于这一切,孝文帝似乎没有更多的反应。说十几岁的孩子还不大懂事,不知道亲娘是谁,这明显不大可信;说与姥姥家没有什么感情倒是真,没有接触哪来的感情?说孝文帝本性纯孝、仁厚,也可信。然而作为一个即将引领一代潮流的伟人,我倒比较相信孝文帝在仁孝之外,还继承了冯太后的一个优秀的品质:忍。

    这一段祖孙的感情看起来还不错,孝文帝还时常陪着祖母云游各地,出去玩一玩。但是双方的关系真正发生变化的还是公元483年的五月,这一年孝文帝的长子拓跋恂出生了。一如既往孩子的母亲永远的退休了,孩子被抱到了太皇太后宫中由冯太后亲自抚养。北魏的下一代君王又掌握在手中了,冯太后悬着的一颗心又放了下来。

    那位说了,都是太皇太后了,不喜欢孝文帝为什么不干脆废掉,另立新君。冯太后不是不喜欢这个孙子,几经考验这个孙子还是不错的,只是不放心。再说一废一兴岂是儿戏,太皇太后也不能为所欲为,也得遵守相应的政治伦理。

    可以说从这一年起祖孙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冯太后坚定地站在了孙子背后,孝文帝则大刀阔斧的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历程。这一年是太和七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孝文帝真正地亲政了。以前的所有改革都是试探性的,小打小闹,什么禁止手工业者混进干部队伍了,什么鼓励种田了,什么给干得好的县长发双薪了(当然得管两个县)了,都是试探性的,不系统的。

    公元483年年底孝文帝的第一个改革指令就是禁止同姓通婚,这就是鼓励不同族群、不同人群的融合;第二年孝文帝更是把刀子砍在了北魏的管理系统,正式施行薪俸制,严禁贪污。

    从漠北兴起的拓跋鲜卑一路武功显赫,几乎是所向披靡,现在已经平定了北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各级官员没有俸禄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条。没有薪俸就只有自己想办法,抢、贪污、受贿等非常规手段自然就浮上台面了。所以北魏人在打仗的时候特玩命,胜利了就是黄金万两,有时候还没事找事的找仗打,都是为了生计。

    现在北方平定了,能够看得见的对手就剩下漠北的柔然,江南原先的刘宋,现在的南齐。靠战争掠夺财物基本不大可能了,有效的致富手段就只剩下贪污、受贿了。这种现象孝文帝的爷爷文成帝拓跋濬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显了,文成帝拓跋濬也注意到了。

    公元458年的时候还下了一个严厉的命令,官员贪污布匹达到两丈的就斩首。可是随后就废除了,没有薪俸,这些官员不贪污、不受贿怎么办?可以说在平定北方之后,北魏这个国家基本上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国家的管理要走上正轨,许多老的习俗、旧的做法必须摒弃,祖宗的东西再好该扔的时候也必须扔。况且祖宗的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咋地。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北魏孝文帝(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