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6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2206:59:32

    朝三暮四(上)

    北魏的都城平城就是现在山西的大同。地处边塞,偏僻了一点,只有迁都中原才能更好地管理现在庞大的帝国,才是一个真正的中原王朝,才能饮马长江、统一天下。

    到现在为止孝文帝已经进行了数项重大的改革:所有的官吏都实行了薪俸制;丈量了土地,也发布了均田令;进行了人口普查,建立了甲、保长制度,并据此采取了新的税收制度。这些改革不同于礼,那是虚的,这些都是切切实实地。

    每一项改革都砍向了朝廷内的既得利益者,估计受伤害最大的还是鲜卑贵族们。推行这些政策的时候太皇太后还在,每一次改革遇到阻力的时候、受到非难的时候,冯太后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孙子身后。没有太皇太后的支持,改革很难顺利地走到今天。

    现在要迁都,更是动了所有人的蛋糕。这些贵族、高官的所有家当都在平城,迁都就意味着放弃这一切重新开始,谁会愿意?

    公元493年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孝文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南征。到现在为止南北朝之间已经进行了数次南北大战,总体上北朝略占上风。每次大战都是有所收获,也是异常惨烈。现在南朝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就决定南征,有些突兀。

    问问天意,得到的革卦更是让众臣惊惧不已。革者,变革也,应天命顺人心才能有所作为。用来形容一场战争显然有点文不对题。就是一贯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拓跋澄也是莫名其妙,不敢苟同。看看朝廷之上话不投机,气氛不对,孝文帝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回到后堂,孝文帝对拓跋澄道出了真情,南征是假,迁都是真。这一次拓跋澄又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孝文帝身边,非常之事自有非常之人才能完成。流言蜚语、责难非议、甚至螳臂挡车都不足道。

    七月十日孝文帝正式发布公告,兴兵伐齐。大军一动地动山摇,大军不动也是威风凛凛。孝文帝这边尚未出兵,重病之中的南齐主武帝萧赜一惊一吓,一命呜呼。

    八月九日孝文帝来到永固陵拜别自己的祖母太皇太后。

    八月十一日率领马步骑三十万越过黄河,南征。

    九月进入并州,随后诏命发布了出去,御驾所过之处凡是庄稼遭到损害的将有国家予以补偿。

    九月二十二日来到洛阳,随即到故国立大学参观。这也许是北魏皇帝第一次进入国立大学。有谁知道孝文帝此刻的心情?

    这一路走来老天是始终如一,阴雨连绵。从平城出来老天就没给好脸,一直阴着,挂这个哭丧脸。也许老天也在配合孝文帝演戏,天气对人的心情是有着极大影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在太阳的滋润之下也会不自觉地好起来;近两个月的**雨,心情再好的人也会显得沉重。

    九月二十八日,孝文帝发布了新的诏书,继续南下。

    第二天阴雨照旧,三十万将士肃立在大雨之中,顶着冰冷的盔、挂着僵硬的甲,雨水沁透了征人的蓑衣,寒风吹灭了贵族们内心中的哪怕一点点欲火。里外里透心凉。天时、地利都不适合再走下去了,人和也不适合。风雨中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满朝文武更不知道皇帝到底要把他们带到哪里去?

    面对苦劝不已的满朝文武,孝文帝给出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是迁都,还是南征,你们自己选吧!

    孝文帝这就是使了诈术,**了也许有的民意。万般无奈之际众人自然是选择了迁都。平静下来之后,后遗症逐渐显现出来。南征变成了迁都,留守平城的鲜卑贵族首先就陷入了慌乱。迷茫,是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是对孝文帝不理解的迷茫;恐惧,是对未知新生活的恐惧,是对抛弃现实安逸生活的恐惧。胆子大的就要聚义暴动,就在犹豫、彷徨之间,孝文帝的代表拓跋澄回到了平城。

    解释、说明、恐吓、震慑,众人是无话可说,沉默也是一种抗议。当年十月安定王拓跋休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平城接取家属,各路人马又在平城会齐了。

    一听到洛阳的居住条件,各位是直咧嘴呀。连皇帝住的地方都得现修,何况是这些官员了。真不知道能把这些如意美眷接到哪里?此时的洛阳已经是一地瓦砾、满目枯草。迁都洛阳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孝文帝这一步是否迈得太大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朝三暮四(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