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0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8-0807:41:42

    最后一颗稻草

    柔然在漠北遭到大风雪陷入饥荒,估计北魏北部六镇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阿那环抢了柔玄(内蒙兴和县)和怀荒(河北张北县)的牛羊,这些人吃啥、喝啥?四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灾民们自然要找政府说话。放赈救灾也是政府的职责。

    怀荒镇的主要领导就是被发配到此地的于景。

    于景能来到怀荒也是对敌斗争的结果,只不过这个敌人来自内部,就是当权的元叉。在阿那环南下劫掠的时候,元叉的搭档刘腾去世了,这就给朝内所谓的正义势力一个反击的机会。毕竟朝政掌握在元叉这么一个人手里,不仅名不正、言不顺,关键是元叉的见识比较浅薄,净误事了。于景就是行动比较早的一个。

    于景就是当年保护胡太后上台的大功臣于忠的弟弟,也是皇亲国戚。宣武帝元恪的于皇后就是于忠叔叔于劲的女儿,据说于皇后就是死在高肇手里。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于忠冒死保胡太后上台。

    当时于忠也是显赫一时,有一阶段专权专得厉害,天老大于忠老二。胡太后临朝称制之后,于忠必然在打击之列。只是碍于当年的拥立之功,胡太后也没有致于忠于死地,只是剥夺权力、外放了事。

    于忠去世之后,于景被任命为武卫将军,估计就在这个时候走上了仕途。朝廷大权落到元叉手里之后,于景就想为民除害,也算人生的一个赌博。事成之后自然是名标青史,富贵无穷;失败了自然就认命吧。要不说元叉的脑袋有问题呢,图谋不轨的人居然只是发配边疆了事,安能不败?当然元叉也不是没杀过人,只不过现在要给自己披上羊皮假装善良,于景就逃了一命。

    于景逃了一命,北魏的小命却就此交待了。于景镇守的怀荒镇正是此次柔然南下的重灾区。本来的日子还将就,被阿那环领人一抢,彻底没戏了。闹春荒,没有饭吃,怀荒的镇民们“固请粮廪”,好歹把春荒渡过。

    这个“固请粮廪”是什么意思呢?有可能是要求政府赈济,这么困难申请点救济粮也很正常;也有可能仅仅是要求借贷,北方六镇的镇民除了打仗之外,还要垦荒种地,青黄不接的时候向政府借贷点,丰收的时候再换贷也是言之成理。

    不管具体是什么意思吧,结果是一样的。于景同学坚决地拒绝了,这就断了众人的生路,也就断了于景自己的生路。“镇民不胜其忿,遂反叛。”

    镇民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领着抢东西的是政府的官员(不就是元孚嘛),于景作为一方镇将面对柔然的暴行无能为力;大力支援柔然,最后还是落个被抢的结局;现在镇民们衣食无着,一方父母官却置之不理;这样的官留之何用?

    作为镇将的于景有放赈、或者借贷的权力吗?这个决定权自然不在于景手里,但是于景应该有建议、申请的权力。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说来也就是十年前的事(大概在公元512年左右)。

    当时武川镇(内蒙武川县)也发生了饥荒,武川民众也向镇将请求借贷。镇将任款自然是没有权力擅自作主,就打了个报告,请示一下。请示的结果自然是不准。京城的官老爷怎么能感受到边塞的苦难?

    请示的结果固然让人很遗憾,镇将任款的做法却让人很振奋。既然不允许借贷,任款也就不借贷了,干脆直接开仓放赈,拯救一方。就因为这点事,有关部门以乱用公款的罪名把任款革职了。还好当时的宣武帝元恪够开明,任款也够运气,遇到了以贤德著称的御史中丞李平,李平冒死进谏,任款才涉险过关。

    显然今天的怀荒镇民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于景是不会为镇民的生死赌上自己的性命的。

    于是镇民们“执缚景及其妻,拘守别室,皆去其衣服,令景着皮裘,其着故绛袄。其被辱如此。月余,乃杀之”

    是不是有点过分?

    过分?有点。不胜其忿,愤怒的暴民做出点过火的事也是正常地。于氏是正经的鲜卑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于家估计也搬迁到了洛阳。这些在洛阳讲汉语、穿汉服的贵人们是很难理解六镇镇民的苦难生活地。让于景夫妇“着皮裘,着故绛袄”就是告诉于景不能忘本。

    不过于景是没有机会忆苦思甜、改邪归正了。随着于景夫妇被处死,轰轰烈烈的北魏六镇大起义爆发了。中国北方又陷入了动荡之中。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八章 中州板荡之成败萧何?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