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0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8-0908:24:16

    第八章 中州板荡之成败萧何?(上)

    怀荒镇镇将于景夫妇的死揭开了北魏末年的六镇大起义的序幕,几个月以后公元524年三月沃野镇的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拨陵聚众杀死镇将,正式起兵、称帝,改年号真元。天门一开,各路神仙纷纷登场。

    公元524年四月,敕勒人胡琛在秦州上邦(甘肃天水)称高平王;

    公元524年六月,莫折大提在秦州上邦(甘肃天水)称秦王,不久莫折大提去世,莫折大提的儿子莫折念生登基称帝,改年号天建;

    公元524年十月营州(辽宁朝阳)居民就德兴自称燕王;

    公元525年正月徐州刺史元法僧称帝,改年号天启;

    公元525年六月柔玄镇镇民杜洛周在上谷起兵、称帝,改元真王;——

    星火燎原,很快皇帝多得一张桌子就放不下了。打麻将手太多了,只能玩斗地主了。形势发展得很快,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急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罢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公元525年四月胡琛的部下万俟丑奴在泾州(甘肃泾县)大败魏军,六月的时候破六韩拨陵攻占云中,北魏的北部、西北部都落到了义军手上。

    要说农民起义,北魏这些年也没少遇到,虽然如履薄冰,也都被北魏镇压下去了。六镇大起义的爆发却标志着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北魏关门大吉。

    为什么?

    此时距离公元386年拓跋圭在牛川(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登上代王宝座一百三十八年,距离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三十一年。咋了?把天下大乱的责任都推给了孝文帝?要孝文帝负全责有些言过其实,说孝文帝一点责任也没有更是不现实。

    那么,六镇都是些什么地方,住着些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六镇是天下精兵之所在,北魏尚武精神之代表,这些人反了天下还有好吗?

    当年设立六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备大漠上的柔然人。北魏虽然在中国北方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唯独对柔然一筹莫展。当然柔然也是被打得满地找牙、满山跑,但是垂而不死、死而不僵,柔然人一直顽强地活跃在大漠之上。不得已之下,北魏设立边镇防卫柔然。说是六镇,实际上不只这些,六镇只是比较著名的几个镇所。

    能够加入六镇、保卫国家,那是每个北魏人的荣耀,只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到六镇不仅是荣耀,也是升官发财的捷径,不仅鲜卑贵族,汉族大家子弟也都趋之若虹。除此之外,北魏历次在漠北降服的高车人(敕勒人)大多数也都安置在了北部的边境,也就是六镇所在地。不用说柔然人,就这些高车人,没有精兵强将也降服不住。

    所以我们说六镇是北魏精兵之所在,其人员组成之复杂、民族关系之繁琐前所未有。但是既有国家重视,又有政策扶植,即使有些问题也无伤大雅。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北魏平定北方之后,尤其是漠北的高车人反出柔然之后,柔然的势力逐步衰落。北魏的中心也逐步南移,下江南、统一天下成为孝文帝之后历任皇帝的梦想。六镇的重要性自然就降低了,再也不是香饽饽了,尤其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更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了。

    孝文帝的汉化改制,不许说鲜卑语、不许穿鲜卑衣服,不许祭拜鲜卑人的神,等等这些规定在洛阳会被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但是在边疆就很难说,在六镇这个地方基本上就不可能执行下去。即使有人想学习汉语,也可能没有那么多老师。即使在今天普通话的推广也是一项大工程,不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要立法推广方言吗,岂不知一个国家怎能允许众多语言并存?国人之间无法沟通那就是一个取乱之道。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估计在洛阳长大的鲜卑人已经不会说鲜卑话,即使会说一点,估计也是半通不通的。生活在国外的国人肯定有同感,虽然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的强化汉语,也是事倍功半。

    二十年的时间洛阳与六镇之间就出现了文化落差,当语言沟通都成为一种奢望的话,很难保证心态的一致、理念的相同。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六镇镇民的眼里,也许于景这样的已经不能算作鲜卑人了,虽然于景的鲜卑血统还是很纯的。

    这种落差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也算地区差别。唯一可能能够缩小这种文化差别的就是洛阳与六镇之间的桥梁,平城,北魏百年的帝都。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成败萧何?(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