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0304:51:49

    假道伐虢

    高昌对突厥的恭顺、臣服,多少有点宿命,那是弱者的宿命,那是对命运的无奈,也是对命运的抗争。臣服也是抗争的一种手段。这是弱者的悲哀,也是弱者的幸运。木杆可汗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当历史的车轮一旦启动之后,除了主动的、被动的随着历史前行之外,木杆可汗以及他统辖着的突厥人民似乎没有任何弃权的可能。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突厥一降铁勒、二破柔然、三收高昌,看起来是风光无限,但是突厥人的境遇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柔然还在漠南顽强地活着,西行的道路似乎也不太平,漠北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挑衅者,尤为重要的是西魏、北齐,掌握着财富的中原人,还没有对突厥人表示哪怕一点的、一点点的敬意。

    让木杆可汗难以忘怀的是公元553年与北齐的接触战,那个疯子,那个曾经披头散发、光着大膀子的、犹如凶神恶煞一般的疯子高洋,想一想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一战也是至今为止突厥对西魏、北齐唯一的一战。塞内也有好骑手,让人不得不敬畏。

    木杆可汗是突厥早期的一位雄主。据史书记载,木杆可汗“性刚暴、务于征战”,似乎就是为战争而生的,突厥就是在木杆可汗的领导下达到辉煌的。不过就眼前的局势,如何引领突厥达到辉煌还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不想打的,必须打,想打的,还真打不起。

    木杆可汗最想打谁?

    当然是西魏、北齐了。打柔然有啥意思?那就是一只死老虎。消灭了柔然只能确定自己在漠北大草原的地位,而降服了西魏、北齐才真正掌握了塞内的富庶、才真正掌握了丝绸之路的货源。

    多方博弈,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满营皆惊,很快木杆可汗发现自己的机会出现了。战争也可以避免了。

    创造这一机会的就是疯子高洋。公元555年高洋的三大战役彻底摧毁了柔然在漠南的势力,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大陆的力量对比。随后木杆可汗消灭了柔然在西部的唯一残部,邓叔子部,木杆可汗发现局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也许还很月亮。

    邓叔子余部三千余人南逃西魏之后,木杆可汗决定做一个科学实验,以验证自己的新发现。看看自己这个三方博弈的第三者到底有多大份量。

    于是就发生了长安青门外的屠杀案。宇文泰用行动告诉木杆可汗,您是老大!

    这个结果木杆可汗很满意,通红的大长脸更红了,象琉璃一样的眼睛更亮了。实践出真知,实践结果告诉木杆可汗,威慑也是生产力。

    柔然的彻底覆灭迅速地简化了北部中国的局势。这一点木杆可汗通过实践验证了,宇文泰通过无奈的钢刀确认了,始作俑者高洋也通过具体的行动予以确认。消灭柔然之后,高洋也许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开始加大力度在北部修建长城,以防备可能出现的突厥人的偷袭。不过高洋有些多虑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木杆可汗都不会与北齐对阵,一方面威慑已经是生产力了,谁还傻乎乎地动真格地,另一方面谁也不愿意同疯子斗气。

    木杆可汗现在的目标是青海湖的吐谷浑。之所以选择吐谷浑有多方面的考虑,从西面萨珊传回的消息无疑是原因之一。

    从萨珊已经传回了好消息,萨珊国王胡洛司已经终止了与拜占庭的战争。萨珊人回师东进,要与突厥人会猎阿姆河畔。不过这么大的事,空口无凭,难以取信。双方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结成姻亲,木杆可汗要把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嫁给胡洛司,有了牢固的革命友谊下面的事就好办了。

    看起来要想称霸天下就得多生女儿,突厥人称霸天下的大业还没进行的怎么样,木杆可汗先赔进去两个女儿了。女儿少了怎么能成大事?

    嚈哒人的好日子眼看快到头了。木杆可汗决定加一把火,出兵吐谷浑,把参与西域争夺的对手都收拾一遍。北魏、柔然、嚈哒、高车、吐谷浑,前期争夺西域的五龙,就剩下吐谷浑没被收拾了。

    木杆可汗要借道西魏,横穿河西、南下攻击吐谷浑,理由是冠冕堂皇地。吐谷浑人不仅对突厥大可汗不满,还时常攻击、骚扰西魏边境,甚至还非法走私,不打不足以平民愤。西魏的宇文泰似乎没有任何可能的拒绝理由。

    事儿,是好事,宇文泰只是觉得有点塞喉咙,有点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欲拒还休、欲拒还休,最后闹了个半推半就。

    咋还整个半推半就呢?收拾吐谷浑毕竟符合宇文泰的心意,让突厥人过境又有点栽面,宇文泰眼珠一转给木杆可汗派了个帮手,大将史宁。

    久在河西,史宁对吐谷浑的情况很熟悉,正是一个不错的向导,但是宇文泰派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向导。史宁同学最让宇文泰满意地不是熟悉情况,而是史宁同学的有勇有谋。两军合作,宇文泰也想敲山震虎,不能让突厥人小瞧了。

    大军进入河西不一日就来到了番禾,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永昌。突厥人就这么大漠大样的出现在番禾,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确实把吐谷浑人吓着了。跑,撒丫子就跑,进山了,找不着了。

    木杆可汗看了看史宁,用马鞭往前方一指,“我们兵分两路,相会与前方的青海湖,如何?”

    一听这话,史宁心中暗想,木杆可汗把这里当成大草原了,以为吐谷浑人要逃向下一个有水草的地方。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可汗,我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请讲。”

    “树墩、贺真这两座城是吐谷浑人的主要据点。我们没有必要跟着吐谷浑人的**后面跑,只要拿下这两座城就等于在家里等着吐谷浑人,万无一失,您看如何?”

    吐谷浑虽然也是游牧部落,但是在青海这么多年习性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四处游荡,也开始筑城定居了,现在也算城里人了。树墩、贺真正是当时吐谷浑的主要城市。其中树墩还是吐谷浑的旧都城,里面一定堆满了金银财宝。

    对付城里人,抄家比什么都有效。史宁没好意思说,木杆可汗您老人家有点经验主义了。

    木杆可汗虽然对吐谷浑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却是一个听劝的人。听人劝、吃饱饭,不能不懂装懂、一意孤行。

    据专家考证树墩城就在青海东南的曼头山附近,对曼头山我们不陌生,这里已经发生数次大战了。贺真城则在青海湖的西南,茶卡盐池附近。相比之下贺真城比树墩更往西南。史宁的具体作战计划也是分兵两路,一路走北路,绕过青海湖,再转向西南攻击贺真城,一路走南路,向西南攻击树墩城。

    木杆可汗,大领导,自然是要承担脏活、重活、累活,走远路、北路就成了突厥可汗的不二选择。

    当史宁所部来到树墩城下的时候,吐谷浑王夸吕已经逃向贺真城了,留下守城的是吐谷浑的征南王。征南王的人不多,数千人而已。史宁带来的人不少,有五千之众,人虽不少,仓促而来却没带着攻城器具,这个城怎么攻?

    一阵强攻之后,史宁丢下一地尸体、堪堪败下阵来。也许看起来输得太惨了,征南王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追杀出来要抓个活的。为啥?史宁曾经数次堵截吐谷浑人的走私活动,也算这些人的死对头,此时不报仇更待何时?

    这就中了史宁的拖刀计。史宁虽然带了五千之众,也许还有突厥人助阵,估计史宁率领出战的人很少,否则怎么使计策?

    看看征南王杀出城外,史宁杀了个回马枪。枪快、马急,不仅杀散了征南王的部众,还抢先一步占据了城门,树墩城这就算告破了。金银、细软是抢了不少,史宁随手就赏给了同行的突厥人。此来不为财,不能让突厥人看扁了。

    控制了树墩城,史宁稍事停留,率部直扑贺真城,要抢木杆可汗的头功。要说史宁心够狠,手够黑,这要是成了,木杆可汗的大红脸非变成大紫脸不可。这个人可就丢大了。

    当然了吐谷浑人也不白给,哪能让史宁予取予夺?在前往贺真城的路上,吐谷浑贺罗拔王“依险为栅,周回五十余里,欲塞宁路。”

    看起来也不是啥高招,就是把路堵上,同街匪路霸差不多。这可难不住史宁,强攻加火功,一点突破整个防守体系就崩溃了。哪成想营栅一破,史宁遭到了顽强的阻击。这是通往贺真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吐谷浑人也是拼了命了。

    这就是一个无谓的牺牲,无望的战斗、也是注定了的无言的结局。在贺罗拔王与史宁血战的时候,走北路的木杆可汗已经袭击了贺真城,大获全胜,吐谷浑王夸吕的老婆、孩子都交代给了突厥人,至于金银、珠宝、古玩就更不用说了。战局完全按照史宁战前的预料进行的,纹丝不差。

    青海湖边,回军路上,获胜的两路军聚齐了。木杆可汗是感慨万分,一个小小的史宁就算无遗策,西魏真是不能小觑。史宁,“此中国神智人也!”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