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3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0905:50:30

    宝刀屠龙

    木杆可汗对于这两个使节并不陌生,正使杨荐、副使王庆都是老熟人了,只不过这次代表的是北周,而不再是西魏了。西魏的宇文氏终于自立为帝了。这么说宇文泰当了皇帝了?宇文泰哪有这个运气呀?

    北魏灭亡后的这二十几年基本上就是宇文泰与高欢的二人转。只不过这二位都没有当皇帝的命,机会都留给了下一代。相比之下,宇文泰的情况要更差一些。当年高欢是主动起兵,一起手就是老大。之所以不敢称帝主要是怕好说不好听,也有与宇文泰争正统的意思。高欢一去世,接班的高澄就开始筹办建国事宜,最终由弟弟高洋享受了胜利的果实。

    宇文泰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当年宇文泰只是关中总管贺拔岳手下的一员战将。贺拔岳被高欢设计害死之后,宇文泰被众人推举为首领,这就差很多。手下的一些大将都是原先平起平坐的哥儿们,宇文泰这个家很难当。终宇文泰一生都在处理这个问题,树立宇文氏在西魏的地位,到最后也没完成。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在北巡回京的路上之后,就把这个烂尾楼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

    实际上宇文泰的孩子已经不小了,长子宇文毓二十多了,嫡子宇文觉也十五了,但是都没有什么功勋、权势,只有侄子宇文护早早参加工作,似乎可以承担大任。宇文泰培养侄子宇文护也很多年了,宇文护的战功、能力也不错,但是与宇文泰那些老哥儿们比起来就差很多。

    那些能够与宇文泰平起平坐的,也就是西魏的八大柱国,赵贵、独孤信、李虎(早亡)、于谨、李弼、侯莫陈崇、元欣(挂名,没啥事权),对大权也都很眼热。宇文泰虽然有了遗命,但是原则上宇文泰只是大丞相,这个职位谁都有权力担任,宇文护能否顺利接班还在两可之间。

    局势也是很凶险。

    这要是发生内斗西魏的小生命就悬了,外有强敌,再内乱就是取败之道。关键时刻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于谨。于谨算是北魏的老资格了,参加过平叛六镇大起义,一直是坚定的保皇派。后来北魏皇帝元修西奔宇文泰的时候,于谨就跟着来到了关中。在宇文泰集团里也算代表着一方势力。

    内乱是不得人心的,于谨也一大把年龄了,不希望再参与内部的争斗。保家、保国,怎么说都得维稳。在宇文护向于谨征求意见的时候,于谨就给予了大力支持。交待的非常清楚,“到时候一切看我的,你只要不假装谦虚就行。”

    等到开会的时候,众人都憋足了劲要论道论道。没成想于谨来了个突然袭击,公开地、强力地支持宇文护接班成为首辅,众人一下子就被打懵了。按照事先的约定宇文护也没谦虚,直接接过帅印就就职了。

    谁敢公开反对?公开唱反调的风险很大,胜算很小。没办法就随着于谨一起拜帅。宇文护就算涉险过关。宇文泰的世子被封为周公,军国大事都有宇文护署理。

    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宇文护,要想保住宇文家的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只有一条出路,当皇帝。也就是两个月以后,宇文护导演了一场禅让大戏,辅佐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登上天王宝座。这就是北周闵帝(闵帝这个称号是追认的)。不久,逊位的西魏恭帝遇害,成为宇文护屠掉的第一条龙。

    宇文氏安全了,宇文护自己却危险了。

    宇文觉已经十五岁了,哪用得着谁来辅政?宇文泰那些功勋赫赫的老哥儿、老弟们怎么能够安心做宇文护的下手?宇文护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角色。很快八大柱国之一的赵贵就开始挑头闹事,要取宇文护而代之。

    就这点事,赵贵还要同独孤信商量一下,这一商量不要紧把独孤信也拉下水了。独孤信到没有支持赵贵的计划,但是有人告密了,宇文护将两人一勺烩。赵贵被杀头,独孤信被勒令自杀。

    从权谋的角度看,兔死狗烹,这两个人不识时务是应该杀掉。杀赵贵没啥说的,杀独孤信就给宇文护自己种下了祸根。独孤信有两个女婿,都很厉害,一个是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另一个是未来的隋文帝杨坚。杨家虽然现在还不是八大柱国之中的,但是杨坚的父亲杨忠也是柱国下面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宇文护一下子就得罪了两家人。要不说干得多,错得多。

    宝刀出鞘必见血,杀戒一开难禁绝。

    赵贵这事刚过去没几个月,北周闵帝宇文觉又成为宇文护屠龙刀下的第二个祭品。为啥?宇文觉想要自己作主,那就得除掉宇文护。

    闵帝宇文觉还郑重其事地找了几个帮手,煞有介事地制定计划准备行动。宇文护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不懂得拿生命谦让,也不敢拿生命谦让,只有先下手为强。

    屠了第二条龙之后,宇文护的手也不抖了,心也不狂跳了,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宇文护的心气平和了很多,血也凉了不少。这都是权力惹的祸,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谁都没有回旋的余地。要在平常百姓家,估计也都是好兄弟。

    公元557年九月宇文护扶植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登基,这就是北周明帝。此时宇文毓二十四岁,更不是一个做傀儡的年龄。双方既有杀弟之仇,又有杀老丈人之恨,两人的关系想必很尴尬。登基之后宇文毓立即册封自己的老婆独孤氏为皇后,这就是给宇文护一个眼罩戴,使宇文护如芒在背。

    第二年宇文护煞有介事地归政于明帝宇文毓,看起来宇文毓可以自己做主了,但是最关键的军权宇文护还是紧紧抓在手里,那是命根子呀。

    君臣之间保持着这种关系早晚是个事。宇文毓毕竟年龄大了,人稳重很多,外柔内刚,不与宇文护硬碰硬,柔弱也能胜刚强。渐渐地宇文护就感觉到无奈,被柔弱的大网罩住的感觉一定是很绝望。宇文毓不可避免地就成了被屠的第三条龙。

    公元560年四月在最后的晚餐上宇文护用毒饼完成了最后一击。前前后后宇文毓当了三年的皇帝。虽然时间短,不等于没有作为。宇文毓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主持编修了《成谱》500卷,校刊经史、采集众书,是当时文化界的一个盛事。

    后世很多人都说宇文泰、高欢的时代是鲜卑文化对汉文化反扑的一个时代。现在看来也不尽然。高家的孩子就不用说了,高澄、高洋都是师出名门,高澄本身还是北齐最佳辩手。现在宇文家的孩子又主持修订经典,宇文毓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文学青年,有著作十卷。怎能说是对汉文化的反扑?是发扬还差不多。

    然而西魏、或者北周确实有些做法让人感觉到鲜卑文化的强势。比如说,很多汉人就被赐予一个鲜卑名字,杨坚家就被赐予了普六茹。初看起来确实有鲜卑文化复辟的意思,仔细分析起来也许不这么简单。

    世界本身就是复杂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胡化、汉化、还是融化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