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5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0406:53:54

    夷狄无信

    此时的中国北方处在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别的不说,人口三千万,这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数字。东汉明章之治的时候最高的人口也就三千多万。现在北方重新统一就是人口三千万的基数,一方面说明北周、北齐对内都曾经下过大力气发展经济,也说明国家处在一个爆发的前夜。

    无论是北方的突厥,还是南方的南陈都没有办法威胁北周的安全。历史把机遇交给了周宣帝宇文赟,但是又从他的手上悄悄地溜走了。现在又交到了杨坚的手上,杨坚面临的局势却是更加复杂。

    刘昉、郑译矫诏任命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这就控制了中枢。但是接下来的考验还很多。不说拥兵坐镇四方的地方大员,就是即将进京的宇文五王也让人望而生畏。杨坚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智慧:权谋。

    关于五王进京这件史事,书上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杨坚以千金女公主出嫁为理由,矫诏调宇文氏五王进京。实际上是不确切的,虽然从权谋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记高招。

    《周书》上这一段的记载非常清楚,在时间上环环相扣、丝丝入缝。宇文氏五王进京是周宣帝的诏令无疑,也许周宣帝想把他们一网打尽,为年幼的儿子扫清障碍;也许周宣帝感觉有些后悔,希望五王能够进京辅佐幼主,也许只是弥留之际的不知所措——

    况且从时间上说,千金公主已经与当年二月在周宣帝的主持下远嫁突厥了,送亲的主使是皇亲宇文神庆、**雕英雄长孙晟。

    既然双方的亲事达成了,那高绍义的流亡政府怎么样了?北周结亲的一个前提不就是突厥交出高绍义吗?

    高绍义是让他钵可汗做了腊了,交也不是,保也不是。客观上成为北周与突厥建立友好关系的一个障碍。实际上,他钵可汗早就动心了,高绍义怎么能与北周相提并论?收留高绍义就是抓住一个筹码,而筹码就是用来讨价还价的。

    周宣帝虽然自大,也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的端倪。略一沉思就派出了北周的王牌大忽悠贺若谊前往说服他钵可汗。

    贺若谊能说,不仅能将死的说成活的,也能将活的说成死地。当年最好的战绩就是曾经说服了数万柔然人投奔北周,这是早期的记录了。这次作为特使专门游说他钵可汗。怎么说的具体过程保密,最后他钵可汗是半推半就,从了。既把事办了,又得给足了他钵可汗面子。我们看看贺若谊是如何满足他钵可汗的虚荣心的。

    具体操作起来也是一出拉场戏,由头就是他钵可汗邀请高绍义南下游猎。南下游猎,那就是到北周边境游猎,这本身就是一件比胆游戏,很危险的事。

    高绍义怎么能想不清楚?

    作为一个流亡政府的领袖,作为前英雄天子的儿子,拒绝是无论如何说不出口的。没准还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这样不足以显示英雄气概。说得不好听点这就是赌命。

    这一去自然就进入了贺若谊的圈套,真正的守株待兔。高绍义这就算在遭遇战中被擒了,他钵可汗还得装着寡不敌众、万般无奈,戏得做足了,否则回去没有办法同手下交待。

    他钵可汗这么做能得到啥?当然是承诺,一切照旧地承诺。这可是不少的好处哇,那得是多少丝绸哇?!

    书上说公元580年七月“突厥送齐范阳王高绍义”,这个时间点很有疑问。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知道七月的时候,北周正在内乱,很难想象突厥能在这个时候把高绍义交给北周。这个时间点应该是高绍义被送到长安的时间点,至于为什么拖了这么长时间就不得而知了。

    高绍义的结局也是很凄惨,被抓到到北周之后,直接就发配到了四川。到了四川,高绍义也明白过来,“夷狄无信,送吾于此”,只是为时已晚。

    突厥、北周排除了双方友好的障碍,亲就可以结了。公元580年二月突厥人前来迎娶,估计送亲使团很快就出塞了。断断没有在塞内滞留三个月,等到周宣帝死后才启程出塞的道理。

    来到塞外迎接千金公主的不是喜筵,而是大丧。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糊涂的遗嘱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jiathis./share?uid=899569

    更多t_1461699.html

    上一节dir_7655.html

    目录t_1462819.html

    下一节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