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5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0307:37:33

    天上真有馅饼掉下来

    宇文赟之所以提拔杨坚也是为了皇权,杀掉一拨人就是为另一拨人腾位置。很遗憾,宇文赟看人的水平稍差,杀的都是有威望的、能征惯战的,提拔上来的都是文人墨客,没办法宇文赟的身边只有这样的。

    登基之后的第一个诏命就是杀了宇文家的千里马,宇文赟的叔叔宇文宪。这宇文宪在父一辈中确实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仅战功卓著、威望也高。可是有一样宇文宪当年是宇文护的死党,跟得是很紧的。在那次清洗中能够活下来,很难说周武帝是怎么考虑的,也很难说宇文宪本人是怎么看的。

    双方心里想必是疙疙瘩瘩的。东征北齐的时候宇文宪曾经强烈要求把全部家产捐出来补贴军用,这就是一个非常之举,大可不必。也是宇文宪的自外之举。周武帝最后北征突厥的时候,宇文宪是死活不出征,一心一意要卸甲归田。也许宇文宪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出征的路上周武帝就不行了。临死之前估计周武帝父子是肯定见过面的,除掉宇文宪是不是周武帝的遗命?很可能。

    周宣帝杀掉的大概就是这样一批人,当然冤死的也不少;提拔起来的都是周宣帝当年做太子时的下属,这其中就包括郑议、刘肪、颜之仪。要不说周宣帝眼拙那,这里面的郑议、刘肪都成了杨坚最后夺权的推手。

    在官制上周宣帝拼命提高皇帝直属机构的地位,诸如内吏、御正,说白了还是集权。此外还设立了四辅官来架空原先的各大柱国。那四辅官?老丈人杨坚、越王宇文盛、镇守在北齐故地的元老尉迟迥、李穆。这其中杨坚的地位最高,也成为唯一一位控制中枢的四辅。

    这一段关于杨坚身上有天命的传说非常之多,说杨坚长相不凡,有九五之相。相面先生也非常之多,好像一夜之间就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就是宇文宪也曾经向周武帝进言,让周武帝防范杨坚。不过在周武帝看来杨坚也就做个一般干部的材料。这也说明在那个时候,杨坚还没有表现出啥特殊的能力。

    面相这个东西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坏人做坏事的时候是要挂相的,呲牙咧嘴的像凶神一般,这倒不错。不过要说长得好就能当皇帝,在整容如此发达的今天,估计遍地都是皇帝了。这些东西就是给杨坚同学抬轿子的。

    杨坚成为大前疑,入主中枢,但是周宣帝并不完全信任他。这期间有要杀杨皇后的记载,有要杀杨坚的记载,应该都是真实的。周宣帝谁也不相信,只相信自己。公元579年五月的时候,周宣帝还把在京城的五大同姓王赶回了封地。可能在周宣帝的执政理念中,控制中枢也就是控制了一切。谁也不能染指。

    平心而论,杀人立威倒不能说有多错,但是周宣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威的前面还应该有恩,恩威并施才是驽人之道。

    漩涡之中杨坚的内心深处也是恐惧不安,也想跑。为此还贿赂了周宣帝的近臣郑议,走个后门,放外任。事情自然很容易就办成了。接下来杨坚却不走了,据说脚伤了,没法走。很多评论都认为这是杨坚的策略、杨坚的雄才大略,因为很快周宣帝就挂了,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一下子就砸在了杨坚的脑袋上。

    在我看来杨坚很可能确实“足有疾”。周宣帝的暴崩只是个意外,杨坚不可能未卜先知。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二十几天发生的事情。

    五月五日杨坚接到外放扬州的任命,随即杨坚称足疾不能成行。(这个时候周宣帝还好好的,一点有病的迹象也没有。)

    五月十日周宣帝前往天兴宫;

    次日,忽感身体不适,起驾回宫。随即周宣帝诏杨坚入宫探视。(这是杨坚下手的好机会,但是杨坚有这个思想准备吗?这也从侧面说周宣帝并不是很讨厌杨坚,有病先想到的还是老丈人。)

    二十二日,周宣帝征召前一年被勒令回郡国的宇文氏五王进京,此时周宣帝应该感觉到自己不行了。也许有点后悔,不应该把亲戚都赶出京城,导致现在身边只有外戚杨坚。

    二十四日病情急转直下,驾崩。

    二十五日周宣帝的儿子周静帝宇文衍登基。

    周宣帝二十二岁就一命归西,让人感到很遗憾,按照书上的说法是大快人心。按说二十二岁的人得啥病能仅仅几天就完蛋?如果其中有阴谋的话,五月十一日杨坚的入宫探病是关键,正是一个可以下毒的机会。

    不过就像说五月五日杨坚就有预谋有点不可信一样,五月十一日入宫探视的时候就想到下毒也不现实,做坏事也需要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何况是杀皇帝。事后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就像刘肪所说的那样,“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昉自为也。”

    杨坚并没有做好夺取大权的思想准备。

    夺权,这种事情刘肪同学真能亲历亲为吗?说说而已,刘肪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客观条件也不允许。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人一定要把杨坚推出来?

    一句话,就是为了自己的光辉前程。投身到周宣帝身边是这个道理,推出杨坚也是这个道理,至于北周的命运就不是刘舫、郑译这些人所考虑的了。

    宣帝去世之后,围绕身后事的争夺也是很激烈。郑议、刘肪拥立杨坚,颜之仪主张拥立宇文氏亲王。在杨坚这样的高位上,位高权重,或者是掌握自己的命运,或者是把命运交给别人,接着走钢丝。估计不管谁掌权,杨坚都是注定被清洗的对象。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大权就历史地落在了杨坚的身上。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夷狄无信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jiathis./share?uid=899569

    更多t_1461281.html

    上一节dir_7655.html

    目录t_1462259.html

    下一节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