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6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007:29:03

    中国式的阴谋(中)

    这个动作比较大,近似于宣战了,对突厥人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沙钵略可汗岂能受这个气?眼珠一转就找了一个理由,“我,周之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

    这个理由够充分,老丈人家被抄了,沙钵略可汗这个女婿岂能不管?从道义上来说也得表示表示,更何况还有千金公主的枕头风?借着营州龙城高宝宁起事的东风,沙钵略可汗也伸了一小手,两家联合攻下了临渝镇(后代的山海关)。

    这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约齐各部还有大动作。面对突厥人的步步紧逼,一时间隋文帝杨坚还真没有什么好应手,能够想起来的就是修长城。修长城、沿长城设防,大将阴寿出镇幽州、虞庆则出镇并州。

    修长城固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与前面断其粮道的手段有点矛盾。一攻一守,着法不连续,似乎有点慌乱。

    沙钵略可汗是那么好对付的吗?东边日头西边雨,东北部准备好了,西部出了问题。大将冯昱镇守的乙佛泊遭到了数万突厥骑兵的攻击。

    乙佛泊这个地名很怪,据专家考证是因国为名,乙佛敌国,具体地点应该在现在的嘉峪关的西北,吐谷浑的北部。乙佛也是鲜卑的一只,西迁之后就在附近游牧。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较大一些的游牧部落。最终应该被吐谷浑兼并了。乙佛泊应该就是此地的一个较大的水泊。

    突厥人也算是声东击西,打了冯昱一个措手不及。冯昱也是刚刚上任没几天,就是来防突厥的。双方的目的都很明确,那就不用废话了,开干吧。几千人对付数万人,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时候计谋啥地都来不及了,力强者胜。冯昱“力战累日,众寡不敌,竟为虏所败,亡失数千人,杀虏亦过当。”

    打成了消耗战,没赢当输。突厥人估计是抢了很多东西,走了。

    这就算不宣而战了,雷声过后必将是瓢泼大雨。整个帝国都意识到了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战,是不可避免的。是学汉武帝寇能往、吾亦能往,还是高筑城、广积粮、画地为牢,长安城里的隋文帝除了战的决策之外,似乎并没有更新的招数。忙乱之间隋文帝似乎忘了自己曾经认定的良将长孙晟。

    长孙晟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危难时刻显身手,刷刷点点长孙晟写了一个长篇,让隋文帝是茅塞顿开。这一阶段,群臣上书进言的很多,出什么主意的都有,建立完备的防御体系是个关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镇守四川的梁睿,“昔匈奴未平,去病辞老,先零尚在,充国自劾。臣才非古烈,而志追昔土。谨许安置北边城镇烽候及人马粮贮、战守,意如别谨,并图呈上。”

    守固然是一个好主意,但是能守到地老天荒吗?

    长孙晟这个长篇可以归纳成一句话,“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和弱。”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勾画出了突厥内部不可调和的潜在矛盾。

    历史上有不少这样辉煌的时刻,一如前秦李斯的《谏逐客书》,一如西汉主父偃的《推恩令》,一如三国诸葛亮的《隆中对》,一言九鼎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突厥人内部是有矛盾的,这一点在沙钵略可汗即位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摄图、大逻便、庵逻争得是不亦悦乎,机关算尽最后以一人一个可汗位收场。似乎是皆大欢喜,暂时被掩盖的矛盾也许条件成熟后就会逐渐发芽。

    这三个人的矛盾我们都知道了,长孙晟还透露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信息,两个比较新的名字,一个是西域的达头可汗,一个是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中国式的阴谋(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