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6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108:27:17

    中国式的阴谋(下)

    关于达头可汗我们还是稍微熟悉一点。达头可汗又叫玷厥,是摄图这些人的叔叔,不仅长一辈,而且兵强马壮,按照长孙晟的说法就是“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人类社会是以实力为前提的,实力与地位不相符这就是矛盾、就是不平衡,就有向平衡移动的趋势。这就是“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隋朝的手段就是“鼓动其情”,进而引导其“必将自战。”

    长孙晟提到的另一个人是沙钵略可汗(摄图)的弟弟处罗侯。长孙晟在突厥的时候,与这位处罗侯的关系非常不一般,称兄道弟,估计是磕头拜了把子。按照长孙晟的说法,处罗侯这个人“奸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

    这里面最遭人忌的就是后面四个字,“国人爱之”,尤其是主要领导最怕这个。国人都爱你去了,把主要领导往哪放?这就是处罗侯与沙钵略可汗之间的缝隙。

    沙钵略可汗(摄图)、阿波可汗(大逻便)、第二可汗(庵逻)、达头可汗(玷厥)以及处罗侯都有矛盾。虽然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只要把它放大到足够大,一定能产生裂变。隋朝接下来的着法就是放大潜在的矛盾。

    这个主意比较符合隋文帝的胃口,玩弄天下英雄于掌骨之间,耍的就是手腕。很快长孙晟的建议就变成了指导性纲领付诸实施。

    首先出场的挑拨离间使就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太仆元晖。当年促成西魏与突厥人联姻的就是这位元晖,后来又代表北周的宇文护与北齐谈判,周武帝娶突厥公主也有元晖的功劳。净干好事了,没挑拨离间过,这差事元晖还真有点不理解。

    挑拨离间用不着血乎拉地吓唬人,讲地是一脸奸笑,讲的是冷在心里、笑在面,让人不知不觉中着。

    元晖出使的目标是西部的达头可汗。元晖带去一样礼物、一脸尊敬。礼物不一般,狼头纛。“突厥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狼头纛那就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把狼头纛送给达头可汗这个意味太浓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元晖的礼数是很周到、很周到,不是在装孙子,简直就是个孙子,极大地满足了达头可汗的虚荣心。

    受到尊重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只要达头可汗飘起来就够了!

    相比之下,长孙晟的使命就不这么简单了。长孙晟的目标是处罗侯,这个处罗侯还真难找。处罗侯的驻地在东方,也不能通过沙钵略可汗去找处罗侯,那不暴露目标了吗?

    书上说长孙晟“出黄龙道(今辽宁朝阳一带),与契丹、奚、霄诸部联络”,估计长孙晟是换了便衣了,这一区域现在控制在北齐的余脉高宝宁的手上,与往枪口上撞差不多。

    千辛万苦找到了处罗侯,谈的是不错,道理掰过来、揉过去,嚼碎了讲。处罗侯是肯定听明白了,就是没啥具体的表示,要不怎么当的一个“奸”字。

    长孙晟可没说沙钵略可汗的坏话,有道是疏不间亲,长孙晟讲的是内附,讲的是与隋朝建立友好关系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美好的前景。

    药,这就算下去了,能不能治病就看天气情况怎么样了。说是撞大运也差不多,关键还要看突厥人是否足够智慧、足够团结。

    很快突厥人的使节就出现在了长安。除了处罗侯没资格派使节,阿波可汗、达头可汗、沙钵略可汗的使节都来了。这就算有了三分作用。沙钵略可汗这个大可汗有点名不副实了,最起码对下属的控制力减弱了。

    阿波可汗的使节是公元581年八月来到长安的,九月沙钵略可汗的使节也来到了长安,达头可汗的使节前后脚也来了。来了就好,接着下药。外交无小事,接待的时候一个位次的差别就能让使节们动刀子,何况是隋朝的接待单位故意搞事?

    达头可汗的使节如论如何都要压着沙钵略可汗的使节一头,估计具体突厥使节有啥使命隋朝根本没在意,竟忙着使坏了。

    突厥人还是希望能够互通有无,小试牛刀也是为了以战逼和,贸易保护主义要不得。道理是不错,但是对我们不利的贸易为什么要做?谁傻吗?

    这一轮外交接触之后,沙钵略可汗明白了,放弃幻想、准备战斗;隋文帝杨坚自然也是磨刀霍霍,计策再好也得有武力支持。双方的弦绷得紧紧地,可是隋文帝的第一枪却没有打向突厥人,而是直指青海湖。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王者之师、意在仁义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