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6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209:07:12

    王者之师、意在仁义

    公元581年的十一月,在突厥与隋大战的前夜,行军元帅元谐率领的大队人马出现在了通往青海湖的大路之上。

    吐谷浑人地处青海、山高路远,这些年来似乎早就忘了当年吐谷浑王阿豺追寻天下正朔的信念,关起门来做起了土皇帝。现在的吐谷浑王夸吕更是当了几十年的草头王,几乎都成了神仙了。

    当然了要是关起门来自己过家家也是说得过去,关键是吐谷浑人总想着北上、东进,到中原王朝的花花世界来看看西洋镜。可以说是屡教不改,北魏、北周都对吐谷浑进行过无情的打击。

    当年周宣帝宇文赟当太子的时候就曾经率部游历过青海湖,战斗的过程没什么可说得,那就是胜利、胜利、再胜利。胜利班师的宇文赟还遭到了老爸的无情鞭挞。据说宇文赟在打仗的时候不务正业,颇有失德之举,打仗这种正经事都交给随军的王轨等人了。

    回来之后随军的主将王轨就向周武帝打了正式报告。这王轨可是周武帝嫡系的嫡系,是平灭宇文护的智囊之一。这老王还是个刚直不阿的人,到他这就不是小报告,而是公开的大报告。周武帝一气之下就对太子宇文赟下了狠手,据说腿都打折了。

    宇文赟成为周宣帝之后,王轨自然就没有好果子吃了。皇帝随便找个理由就是万丈深渊。这也是一小段公案。

    不管怎么说,宇文赟对吐谷浑的打击虽然胜利了,效果却是有限,吐谷浑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对北周边境各郡的骚扰就成了家常便饭,隋代周之后,天子姓杨了,吐谷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弄得杨坚也不得不百忙之中照顾一下,不得已而为之。

    元谐与杨坚是同学,当年一起在国子监学习过,也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尉迟炯叛乱的时候,元谐还参加过平叛工作。战斗天天有,今天略不同。临来时隋文帝杨坚的嘱托不时响在元谐的耳边,“王者之师,意在仁义。浑贼若至界首者,公宜晓示以德,临之以教,谁敢不服也!”

    隋文帝并不想怎么样吐谷浑,只想以战止战,保境安民。一个德、一个教,都让元谐踌躇不已。如何教之?如何晓之?德从何来?

    元谐这边还在胡思乱想,吐谷浑的大军已经来了,人家也想以战止战。吐谷浑的定城王钟利房亲率三千铁骑西进,渡过黄河以后,连结了当地的党项人,也是声威赫赫。

    党项人是羌族的一支,当时的聚集地应该在青海的东南部以及四川松潘西部这一带,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原始的形态。“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是一个纯粹的游牧部落。是游牧部落就基本上崇尚武力,这也是生活的本能。只不过这一次党项人跟错了人,吐谷浑人即将遭到元谐的无情打击。

    什么德呀,什么教哇,一时半会儿都用不上,先得打完这一仗再说,弄不好就得被别人说教。正是多情总被无情恼。杨坚虽然是满嘴仁义道德,派出的却是强手,马步骑数万,领军的行军总管数位,贺娄子干、郭竣、元浩都不是平庸之人。

    元谐的想法是直插青海湖,切断钟利房的归路,让钟利房无家可归,好安心听自己的说教。

    大军前行,在丰利山就遭遇了吐谷浑的援军,两万铁骑。丰利山就在青海湖的东面,元谐的数万步骑对两万铁骑,步骑混编的战阵似乎占了点优势,“谐击走之”。

    不过吐谷浑人的退却更像是诱敌之计。把大营扎在了青海湖畔之后,吐谷浑太子可博汗亲率五万劲旅蜂拥而至。

    元谐的数万大军,也不会超过五万这个数,在人数上这就落了下风了。可博汗是信心满满地、气势汹汹地,吐谷浑人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用数万骑兵来掩袭官军。这么多年来吐谷浑与中原王朝一直玩的就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打不过,跑。”是一个非常实用、非常有效的兵法。今天也许就是让这条兵法作古的日子。

    让可博汗感到诧异的是,元谐并没有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据阵死守,而是亲率骑兵“逆击”。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勇气的较量。当上万隋军骑兵扬尘而来的时候,吐谷浑人的心气也许就泄了。骑兵对骑兵,人数上处于劣势的隋军大获全胜,一直杀出三十多里才收住了阵脚。上万吐谷浑人就交待在了草原之上。

    穷寇莫追、归师勿掩,元谐适可而止,好!元谐倒没想起这句兵法,而是想起了领导的尊尊教导。示之以德,教而晦之。

    大军扎下营盘之后,元谐就给吐谷浑王夸吕写了一封信,“欢迎回到祖国大家庭!”

    决战失利,吐谷浑也是人心惶惶,一战就损失了上万人,也是惨败,近似于被屠杀了。恐慌,能使人丧失斗志;恐慌,也能使人铤而走险。正在吐谷浑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元谐的信有如一颗重磅炸弹,使吐谷浑内部分崩离析。

    夸吕是公元541年登上吐谷浑王位的,到现在也四十来年了,少说也有五六十岁了。老了老了跌了这么个大跟头,算是决策失误。损失就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夸吕失去了号召力,老迈昏庸这四个字浮现在吐谷浑贵族的脑海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自然就是各奔东西,“其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其所部来降”。

    仁义终于是发挥了作用。

    鞭敲金蹬响,元谐引得胜之师回军,行军总管贺娄子干就留在了凉州,算是防守突厥的一环。

    暖场的已经结束了,正戏登场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四章 离强合弱之试探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