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7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2506:25:37

    狐假虎威(上)

    沙钵略可汗之后的突厥基本上裂成了三块,西部的达头可汗、北部的阿波可汗,东部的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以及在南部隋廷边境的沙钵略可汗的儿子雍虞闾。

    这三部分又可以分成两个系统,以达头可汗为代表的室点密系统,其他两个都是土门系统。天下三分,名义上沙钵略可汗这一系可是突厥的大可汗。这个可汗位传给谁?沙钵略可汗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雍虞闾,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处罗侯。

    面对名誉、地位、权势,处罗侯表现出了高风亮节。岂能贪小利而忘大义,坏了突厥人的规矩。“我突厥自木杆可汗以来,多以弟代兄,以庶夺嫡,失先祖之法,不相敬畏。汝当嗣位,我不惮拜汝!”

    看起来突厥人的先祖也是传位于子的,只是兴起之后为形势所迫才开始传弟。按照处罗侯的想法,现在正是应该回归传统的时候,只是这个可汗位已经不那么权势熏天了。

    沙钵略可汗之所以选择弟弟,而放弃儿子,并不是不想,而是害怕。知子莫过父、爱子莫过父,雍虞闾并不是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要想重整突厥,甚至要想不被阿波可汗吞并,处罗侯似乎是最佳的选择。这一点当年长孙晟也有过评论,处罗侯在部落内深得人心,连沙钵略可汗忌让三分。

    现在正是英雄出手重整河山的时候。

    传位这件事情容易出问题,事儿太大了,上位者一手遮天,下位者南面称臣。君臣之际往往就是生死之间。一个“争”字体现了人类面对无边权势的本能选择。

    雍虞闾是个老实孩子,孝顺两个字还是当得地。老爸有遗训,要严格执行不能走样。雍虞闾的让是尊重先父的本能,处罗侯的让是尊重现实的本能。一,不知道雍虞闾的真实意图,二,不知道雍虞闾背后隋廷的想法,悍然接过突厥的大旗就是取灭之道。

    还好,雍虞闾是真心实意的。多次使节往来之后,双方对彼此的意思都体会清楚了。沟通真是太不容易了。越重大的事儿、职位越高的人沟通起来越难。

    公元587年四月,处罗侯正式成为突厥大可汗,称“莫何可汗”。说大可汗有点名不副实,一不占据于都斤山,二控制的地域也不够大,三还需要隋廷的认可。莫何可汗虽然算作民选的领袖,没有隋廷的支持、认可也是名不正、言不顺,不仅可汗当不长,没准还得挨揍。

    这一报告、一请示,领导就高兴了。领导就喜欢这个,要的就是个面子。长孙晟再次受命出使突厥,隋廷正式册封处罗侯为突厥大可汗,鼓乐、幡旗、配车,该有的应有尽有,待遇是够高了。

    离强而合弱,最难的就是区分强弱。关键的问题是标准比较难确定。什么是强?是地盘、是部落?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是又都不是。沙钵略可汗打不过阿波可汗并不是实力不够强、地盘不够大,而是主动挑起战端,使自己失去了大可汗的号召力,结果人心逆转、墙倒众人推。这就是不智。

    莫何可汗处罗侯可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接受了隋廷的册封之后,莫何可汗抓住时机就请求隋廷批准自己的西征。莫何可汗的情报搞得很精确,阿波可汗身边可能只剩下五六千骑了,在一个山谷里苟延残喘。显然这个数字就有点被低估了,基本上不属实。莫何可汗就是要给隋廷一个印象,阿波可汗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离强而合弱,留着阿波可汗自然好过消灭,也是一个可以借用的力量。

    隋廷是开大会、开小会,讨论怎么办最合适。群臣众说纷纭,正反两方面的主张都有。还是长孙晟一言定乾坤,“不如两存之。”

    “两存之”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符合离强而合弱的一贯策略,但是需要有切实的手段,具体地保护弱者。在隋廷议而未动之际,莫何可汗的刀已经出鞘了。

    啥最合适?做了再说最合适。利用隋廷议而未定这么个狭小的空档,莫何可汗打着隋廷赐给的幡旗,吹着隋朝的鼓乐,整队西征。

    “啊?叔叔,这行吗?”雍虞闾有点被莫何可汗吓着了。

    “行!有啥不行?难道不想报仇吗?”

    雍虞闾心说,咋不想?但是能打过阿波可汗(大逻便)吗?大逻便叔叔可象狗熊一样凶猛;再说朝廷同意吗?

    再凶猛的野兽也怕猎人,莫何可汗今天请来了钟馗,就打大逻便这只小鬼。至于朝廷的意见,做成了他就同意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狐假虎威(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