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8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2807:42:09

    灭陈(中)

    三百年苦难的结束是无数英雄尝试的结果,杨广只不过是恰如其分的出现在了这个时间点上。三百年的苦难也是三百年的磨炼,是中华民族成长过程中必须趟过的沟沟坎坎,是无可回避的世纪难题。回溯这三百年的苦难其根源却要追述到很久很久以前,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的争夺自然是老的不能再老的故事。

    冒顿的一统匈奴使草原民族建立了对农耕世界无与伦比的优势,巍峨的长城也难以阻挡牧民们南下的声声马蹄。

    同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利益纠结,相互之间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画地为牢、自娱自乐的桃花源只存在于书生的梦幻世界之中。而接触的第一个话题往往不是和平,而是征服,这是人类无可回避的宿命。从此农耕民族就与草原民族开始了探索相互间如何相处的艰苦历程。

    刘邦的屈辱和亲、呼韩邪的南下归汉告诉我们有一种方式叫臣服;北匈奴的西去告诉我们还有一种方式叫驱逐;南匈奴的入塞告诉我们另有一种方式叫融合。

    融合,说起来容易,如何定义、如何运作又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茫然,被石头扎了脚就是很自然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年就是一瞬间,东汉末年的三国演义,西晋的八王之乱,给这期间走进长城的各民族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各民族也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以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中国大陆上各民族的未来。这就是五胡十六国。

    第一个走上前台的就是随姥姥家姓的、精通汉学的、匈奴人的后代,刘渊。

    族人劝说刘渊起兵造反的理由也是很特别,“晋为无道,奴隶御我”。看起来匈奴人走进塞内的生活并不是阳光灿烂,匈奴贵族们也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特权,甚至与平民无异,普通匈奴百姓的日子也许就更难过了。

    这一点从接下来走上历史舞台的石勒身上也可以窥视一二。把少数民族当作猪仔卖到外地,这是贵族子弟石勒自己打算做的事,结果自己却变成了猪仔。强势民族与弱势民族之间的压迫似乎在当时的乱世还是一个常态。

    刘渊李代桃僵,以恢复汉室为号召力;石勒以胡人为国人,强调自己民族的崇高地位;接下来的冉闵则成了杀胡的代名词,一夜之间就可以让二十万胡人人头落地,这姑且也勉强算一种尝试吧。

    无论是刘渊也好、石勒也好,他们建立的国家与传统意义上的部落有着本质的区别。五胡建立的国家短命,只因为他们有自己难以逾越的限界。

    多年的塞内生活已经打乱了原先的部落,要想恢复到草原时代的部落统治是不可能的。与其他民族的混居,尤其是与汉族的混居使得五胡的君主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更加复杂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的政府运作。

    是做自己部族的大单于,还是做治下所有民族的皇帝,是五胡十六国每一个君主必须思索的问题。这些君主们一方面要依靠自己的部族掌握军队、控制国家,以宗室诸王为砥柱,另一方面还要引入汉族士大夫以强调自己统治的正当性。这就是矛盾所在。

    塞内的皇帝与塞外的大单于有着本质的区别。草原民族的部落体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联盟。而在皇帝的体制下,部落联盟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五胡的皇帝与宗族内的强有力者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矛盾体。

    刘和与刘聪、石虎与石弘,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当然例外也是存在的那就是鲜卑人慕容家的前燕。

    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家一步步从边塞走进中原,步伐是稳健地、做法是务实地。简单地说就是礼尊晋室,前燕与西晋、东晋的关系都还不错。这与慕容家孩子们的学识有关,也与政府人员的组成有关,更与英雄的存在有关。

    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在前燕的政府中有着为数可观的汉人,有的还占据着高位。整个政府的组成毫无疑问也是汉人式的。我们前面提到的矛盾虽然还存在,但是由于英雄的存在,矛盾被深深地掩盖了。这位英雄就是慕容恪。

    慕容恪毫无疑问是前燕宗族内的强有力者,正是慕容恪高风亮节抑制住了前燕皇族内可能的内讧。不是没有人劝说慕容恪当皇帝,而慕容恪不为名利所动,坚持“行周公事”,要建立正常的有序的传位制度。前燕的稳定有点因人成事的意思。随着英雄逝去,人亡政息,前燕的好日子也就走到头了。

    与此同时在西方一位英雄横空出世,一对搭档笑看人间,符坚、王猛。符坚以自己超前的理念一举征服了整个北方。“朕方混**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氐人出身的符坚毫无疑问代表了未来与希望,符坚的前秦也就此拥有了无以伦比的道德优势与正当性。可惜符坚惜败于淝水,挑战文化正统、一统天下的努力归于零。

    符坚赢得了无数史家的赞美,符坚也确实当得起任何美誉,符坚的前秦确实是五胡十六国的一个巅峰。只是先进的理念还必须有精妙的手腕、务实的操作来推动,还必须符合当时的客观形势。符坚善待治下的各民族,尤其是鲜卑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淝水战败之后,被符坚善待的鲜卑人就成了符坚的掘墓人。为什么,各民族还没有真正的融合。

    接下来登场的北魏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灭陈(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