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8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2907:53:58

    灭陈(下)

    “离散部落、分土定居”这是北魏建国伊始就坚持不懈地国策。

    把被征服的部落迁移到征服者的国都附近也是这一时期各国的通行做法,只是北魏做的更绝、更直接,把部落拆散、彻底打乱,剥夺部落大人对部落的统治权,就是要把这些游牧部落变成与汉人一样的民众。

    过程想必是血腥的、反复地,但是北魏毕竟走到了最后,由一个部落制的国家成为一个郡县制的中原王朝。北魏能够脱离五胡十六国,成为南北朝的一朝,这也是其成功的经验之一。

    治下各民族的融合,尤其是与中原汉人势力的结合,对汉文化的吸收,使北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全面汉化的道路。孝文帝的汉化改制完成了最后这一步。然而迁都洛阳,却放弃了故都平城。

    迁入洛阳者迅速地成为孝文帝治下的新的门阀大家,所谓的清流;留守平城者,尤其是远戊六镇的武人、国之爪牙,却逐步变得不入流,难登大雅之堂。快速南下的北魏事实上出现了裂变,再加上内部的**等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了六镇大起义。

    六镇起义敲响了北魏的丧钟,却为各民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融合之机。以六镇武人为主体的北人集团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北周、隋、唐,无一例外都是出身武川的武人建立的王朝。如果说这之前各民族之间还能分出你我他的话,六镇起义之后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了。

    接下来就是短短的宇文泰与高欢的时代了。无论是宇文泰的西魏(北周),还是高欢的东魏(北齐),基本的班底、军队的组成都是以六镇起义的北人为主。(我们这里说北人,不说鲜卑人,是由于六镇的民族组成非常复杂。虽然鲜卑人占多数,但是并不能准确地描述六镇这一群体的全貌。)

    随着宇文泰与高欢的争霸逐步白热化,双方先后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兵员不足。这一点在宇文泰一方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公元534年邙山之败以后,宇文泰损失惨重,不得不“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

    “盖宇文泰当日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以创霸业;而隋唐继其遗产,又扩充之。”逐步就形成了著名的关陇集团,更为隋唐的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此时的东魏(北齐)却陷入了典型性的五胡难题,宗族内讧、政治混乱。此消彼长,这也就决定了人口、土地、经济占优势的北齐最终败在西魏(北周)的手下。

    历史走到这一步,“种族的矛盾正在消除,历史的发展正在走向一个更为广大的部族的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将诞生,那就是唐。

    虽然我们还叫他“汉”,但是看看满世界的“唐人街”,你就知道“唐”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重。从匈奴款塞以来的众多民族经过数百年的冲突洗礼终于取得了这么一个共识,统统归一到“唐”的大旗之下。有人说这就是所谓的“汉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汉”不也“胡化”了吗?

    未来之“唐”是远非当日之“汉”所能比拟地,他有了全新的内涵与外延。滔滔的江水即将见证一个伟大时代。而今日的晋王杨广,来日的隋炀帝,在这个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写下了浓彩的一笔。走进建康城的杨广表现出的正是一个时代引领着的风采。

    斩,陈后主的五佞(扰乱朝纲干的五个坏人),这样的坏人谁也不需要;

    斩,美人张丽华,本来南陈亡国与美人没有什么关系,斩之只是表示杨广同学的一种超然态度。

    对于张丽华的死不同的书上有不同的说法,比较一下就知道后代史家是如何不遗余力的贬低杨广,不惜篡改历史,反正历史都是由胜利者写的。

    平陈之役,杨广捞到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也许杨广以及周围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对历史意味着什么,直到有一天真的发生了什么。当年三月,杨广回朝复命,王韶留下镇守石头城。

    平陈之役很顺利,比顺利还顺利。太顺利了反而让人难以相信。接下来江南就爆发了大面积的叛乱,已经回到北方的杨广不得不再次坐镇扬州平叛。“会高智慧等作乱江左,晋王广镇江都,以期三吴之望,召令讽谕反者。”

    当然杨广一个人是不够的,还有主打的大将杨素。自此,杨广就开始了十年扬州总管的生涯。十年得发生多少事儿,让杨广同学慢慢锻炼吧。我们回头看看胜利后的天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五章 一扇屏风引来的混战之杀猴吓鸡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