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0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207:28:20

    第七章 花开花落又一秋之十年扬州梦

    “臣闻古者远不间近,夷不乱华,周宣外攘戎狄,秦帝筑城万里,盖远图良算,弗可忘也。窃见国家容受启民,资其兵食,假以地利。如臣愚计,窃又未安。何则?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明设烽候,缘边镇防,务令严重,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大业初年,隋炀帝杨广接到了这样一个奏折。写奏折的是兵部尚书段文振。奏折的意思很清晰,启民可汗的部落已经成熟了,希望他们能够到塞外去生活。

    短短几年的时间,启民可汗的部落确实很安定了,不是小安,是大安。也没有理由不安定,背靠强援,近无强敌,周边的游牧部落都被启民可汗收在麾下了。契丹、奚、韦室,以及漠北的铁勒,能够叫上名号的,无一例外。

    启民可汗的东突厥俨然又恢复了往日突厥人的风采。既无长城守卫,又无烽火瞭望,一旦有个变化,悔之晚矣。

    这个建议堪称老成谋国之言。隋炀帝不得不把目光转到北部边境,看起来是应该对启民可汗采取点行动的时候了。

    转眼,隋炀帝登基已经两年了。这两年可真是无比充实、无比忙碌的两年。隋炀帝一直忙乎大型基建工程,还真没把启民可汗当回事儿。这两年的基建工程一个接着一个,中原大地简直变成了大工地。

    登基伊始就驾幸洛阳,这是公元604年十一月。第一项基建上马。“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

    这是一个安全防御工程。打开地图就可以发现,这项人工工程与天地造化的山川大河相连,划了一个巨大的椭圆。隋炀帝要把长安、洛阳一下子都圈进去,以保证以自己为首的领导层的安全问题。

    这只是个前奏,随后隋炀帝下令兴建东京洛阳。正如在诏书里所说的,“然雒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洛阳确实是一个好地方,自古帝王兴盛之所。兴建东京也不是为了皇帝自己,“今可于伊雒营建东京,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

    这两个工程都是大工程,工程浩大、耗费繁复,不过以隋朝的人力、物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到公元606年元月东京洛阳正式竣工。洛阳从此成为隋朝的又一个中心,也算是千古伟业。不过与接下来的更大的工程相比,有点小巫见大巫了,那就是大运河工程。

    公元605年八月,隋炀帝乘坐龙舟启程前往江都,这是隋炀帝平生第一次出巡。乘坐龙舟那就是坐船去,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直达江都(扬州)的水路,没有不要紧,修!

    这个工程当年三月就开始了,“发河南诸郡男女七百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大运河的疏通将江南与中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从此南北结成了一个整体。乘龙舟千艘直下江南,无限风光都在眼前的小桥流水、吴语莺歌。

    旧地重游的杨广内心浮现的是什么?

    是风雨下钟山的荡荡豪气,平陈之役正是杨广一生功业的开端;

    是千年古刹的暮鼓晨钟,杨广同学不也是佛门弟子吗?

    是晋王府学士们谈天说地的激扬文字,王府学士百余人,个个是文人雅士;

    都是,也都不是。

    杨广内心深处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江南豪门的桀骜不驯,以及闭门自守的不安分。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隋文帝时期的均田令。

    地不平有人踩,事不平有人管,田不均才有均田令。均田、均田,也就是保证每个农户都有一定数目的田地。耕者有其田,天下才能太平。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豪门巨户的利益,一方面这些豪门不能再占有那么多的土地了,另一方面依附在豪门的农民也要被解放出来耕种自己的土地。

    这个均田令在北齐、北周都有,隋文帝只不过是承继下来,进一步又增加了自己的内容而已。江南却没有均田一说。平陈之后,率土之滨莫非王土,隋文帝是不能允许在江南搞特殊化的,均田令推行到江南是不可避免的。推行的结果却很不理想,这一点在江都住了十年的杨广是心知肚明。

    虽然杨广在江南提倡佛学,并成为佛门弟子;提倡儒学,编书撰文,用文的一手使劲怀柔,但是平陈之后江南的大面积叛乱一直在杨广内心深处有很深的烙印,况且接下来杨广还要在均田令上做做文章。所以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出巡,杨广就选择了江都。既有衣锦还乡的炫耀,也是以大场面震慑人心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选择出巡?发两个通知、指示、文件、告示不一样可以解决问题吗?杨广并不是一个闷坐深宫的无能之辈。就这个问题杨广曾经与给事郎蔡征讨论过。

    “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

    看起来隋炀帝在江都这十年没白呆,对江南各朝的皇帝多有研究。在隋炀帝看来这些人就有两个特点,一,有点儿娘娘腔,二,脱离群众。

    蔡征的回答很给力,“此其所以不能长世。”

    杨广不想做亡国之君,不想脱离群众,要时刻与人民在一起。出巡江都就是杨广的第一站。段文振也是杨广此次出巡江都的随从之一,还被封了个“行江都事”,也就是在江都期间一切由段文振打理。

    关于启民可汗的奏折估计就是在这个时候送上去的。杨广同学是很认真地看了,也很认真地想了。突厥人,那是少数民族,毕竟不比江南,杨广同学决定投石问路。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与投石问路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