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1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607:40:43

    元宵大会(下)

    享乐的生活古今都一样,没有啥特别之处。要说有啥特别的就是炀帝比较喜欢修宫殿。让自己的亲信张衡在江都附近修建江都宫。这可不是第一次在首都之外修行宫,之前修过汾阳宫、晋阳宫,走到哪一高兴就修个宫。这可不是啥好习惯,就是啊,劳民伤财呀。为此张衡还劝过炀帝,“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弊,伏愿留神,稍加折损。”

    这是好话呀!没成想炀帝内心深处的罪恶感猛地闪了一下,还没有人敢这样对领导说话。张衡凭啥呀,不就是当年那点事吗?张衡是炀帝夺嫡的主要智囊之一,炀帝心里也挺忌讳的,生怕张衡居功自傲。领导想歪了,估计张衡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放下隋炀帝前往江都不表,我们单表高昌王麹伯雅父子。太子麹文泰要常驻洛阳了,质子的生活也应该是无限美好。对麹文泰来说这就是留学的大好时机,该学的东西太多了。

    高昌王麹伯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是该回家了,高昌还有一大拨人等着领导的消息呢。公元610年三月恭送隋炀帝踏上南巡之路以后,麹伯雅也踏上了归途。

    一路无话,回到了高昌。虽然算起来离开高昌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涛声依旧、景色依然,眼前还是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切。

    这次塞内之行,麹伯雅有很多心得,最吸引麹伯雅的就是隋炀帝那至高无上的皇权,说一不二。大袖飞舞人潇洒,万马奔腾任我行。着实令人羡慕,麹伯雅也想那样。虽然不能任我行,关起门来的土皇帝也应该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高昌王心中也盘算着如何给高昌动动手术。动手术就是改革了,改革就是要利益重新分配了,得失之间就是缪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时间麹伯雅还真搞不清从那里下手为好。

    麹伯雅在家里犹豫不决,潜心修炼,隋炀帝的棋却不紧不慢地挥洒自如。虽然人在江都,却心系西域。坐在高昌城内的麹伯雅都感觉到了领袖无限的关切。

    隋炀帝对伊吾下了手,咫尺之间再感觉不到就是反映迟钝了。

    伊吾的吞吐设不是把土地都献给隋炀帝了吗,怎么还要对人家下手哇?这要是放在以前的王朝这样表示一下就可以了,但是炀帝的要求不一样。炀帝要永远拥有,要把伊吾变成郡县。

    现在的伊吾可是今非昔比,不再是小城一座,而是塞外的一个主要的物流集散地。伊吾七城各个精美。哪七城?伊州、伊吾县、小伊吾城、纳职县、柔远县、柔远镇、伊吾军镇,当然了这是后代的记载,估计与当时也相差不远。

    在斐炬的《西域图志》里提到的进军西域的三个门户,鄯善、伊吾、高昌。鄯善已经变成了鄯善郡,现在炀帝也希望伊吾变成伊吾郡。具体手段还是军事征服。隋军主帅薛世雄,外加征调的突厥铁骑。至于启民可汗会派谁来,隋炀帝没想过,派谁都一样,不派也一样。这就是一个试金石,炀帝要看看自己的令还好不好使。

    实践告诉炀帝,金口玉牙与徐徐的晚风没啥区别,启民可汗并不买账。薛世雄领兵来到玉门关,启民可汗并没有如约而至。也许启民可汗感觉到征服伊吾是小事一桩,并不需要自己出手;更可能的是启民可汗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冷气森森。

    一旦隋廷控制了出入西域的三个门户,东西方贸易的闸门就控制在手了。对各相关方都是一个无声的危险。何况启民可汗对炀帝也不是一点意见没有,大修长城就让启民可汗很不爽。明显的不信任,让启民可汗在臣民面前很没面子,无以自处。

    总之,启民可汗的理由还是很多。前线的薛世雄可等不及了。兵贵神速,没有外援,薛将军自己也可以横行天下。这位薛世雄是隋炀帝比较看重的将军,“廉政有气节,有古人之风。”这说的是品德,打仗也是天生的将才。十七岁就跟着北周武帝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何况现在的对手是小小的伊吾?

    此战最大的难点不是战斗,而是地理,伊吾与玉门关之间的沙漠。当薛世雄率领大军突至城下的时候,伊吾的吐屯设除了请降、劳军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伊吾与高昌不同,高昌的居民是以汉人为主体的,这也是有原因的。高昌大部分居民都是当年沮渠无讳强制从敦煌迁徙过去的。伊吾的居民则是自然形成的,哪个民族都有。大家来到这里一是避战乱,更多的是为了求财。尤其是来自西域的胡商更是见钱眼开,让这些人与隋军死扛是不可能地。

    兵不染刃拿下了伊吾,薛世雄在伊吾城旁边有修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就是上面的七城之一。新城是为隋军准备的,薛世雄留下壹千多人守备此处,大军返回塞内。

    隋军控制了伊吾,塞外的胡商都吓傻了,不晓得炀帝想干什么。马照跑、舞照跳、麻将照打,各位不要慌,不要慌啊,平安无事、平安无事。斐炬好通解释说明,人心是安定下来。只要买卖照做,商人们可不管谁来收税。

    胡商们是安心了,西域各国也都镇静下来了。高昌王麹伯雅的心可悬了起来,下一个倒霉的是谁?

    麹伯雅有点茫然,真希望在京都的儿子麹文泰能飞鸽传书,透露点内幕消息。这样的高级机密上哪弄去?万一被国安局盯上了,麹文泰的质子也就当到头了。

    正在麹伯雅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的时候,似乎是祸不单行,城外的游骑又传来了探报。高昌城外的时罗曼山出现一哨人马,敌友莫辨。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那只桃竹白羽箭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