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1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710:33:39

    那只桃竹白羽箭

    时罗曼山在伊吾西北三百里,也就是天山的东端,正在高昌的北部偏东。

    很近!

    这就是敌对势力的新动向,不可不防。派人一打听,明白了,还是一位大人物,西突厥的泥撅处罗可汗。虽然是大可汗,看起来如丧家之犬,还很狼狈。麹伯雅这就纳了闷了,好好一个大可汗带着这么点人,跑我这一亩三分地干啥?

    今非昔比,泥撅处罗可汗是走了麦城了。遭了灾了。

    要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还得从那只桃竹白羽箭说起。

    桃竹白羽箭,外加一句暗语就是隋炀帝送给**匮可汗的指令。**匮可汗的使节快马加鞭往家赶,也许是这位太着急了,居然先到了泥撅处罗可汗的部落。

    相约不如偶遇,偶遇的有点意外。

    从哪来?到哪去?着急忙慌的,马都跑坏了,有啥急事?

    一连窜的可能问题,哪个都不好回答。也不知道这位使节怎么回答的,泥撅处罗可汗居然没生疑心。只是对这支桃竹白羽箭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哇。

    也许泥撅处罗可汗本能地感觉到这里面有问题,只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泥撅处罗可汗把这支羽箭当成了收藏品,要放入自己的百宝箱。

    这还了得?

    书上说这位使节的脑袋够快,编了个瞎话。这个瞎话可有水平,我想了半天也没想清楚怎么说能够符合逻辑、符合情理。后来想明白了,不是编瞎话的水平低,估计是泥撅处罗可汗的智商有点低。

    **匮可汗遣使隋廷,怎么看都不正常。就如同高丽(高句丽)归附启民可汗一个道理。泥撅处罗可汗能够放使者一行回转**匮可汗的驻地,难道智商高吗?政治敏感性有点差,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

    回到**匮可汗的牙帐,使者奉上桃竹白羽箭赐,屏退众人之后,又把那句暗语转述给了**匮可汗。

    “此事宜速,使急如箭也。”

    啥事要大干、快上?

    话是说给有心人的。高手就是这样,随便一个眼神就能直指人心。**匮可汗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重振家风,恢复爷爷、父亲昔日突厥大可汗的威风。

    这支箭、这句暗语就是隋廷的鼓励、支持,还是那句话,离强合弱。

    离强合弱好哇!好就好在能把对手搞乱了,得来全不费功夫,胜负只在弹指间。计策虽好,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地。关键的问题是区分强弱,今天的西突厥谁是强、谁是弱?

    大可汗未必是强,小可汗未必是弱,大小都是表面的现象。使炀帝君臣最不感冒的不是泥撅处罗可汗的强,而是泥撅处罗可汗的不驯服。这就有点本末倒置。

    在西突厥这个广阔天地里,泥撅处罗可汗是个外来的强龙,**匮可汗才是地头蛇。强龙难压地头蛇,虽然泥撅处罗可汗暂时占了上风,也许**匮可汗等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机会。今天,隋炀帝就把机会送到了眼前。

    **匮可汗是乘势而动,西突厥也因此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走麦城的滋味是很不好受。一个是有备而战,一个是漫不经心,庙算多着生,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战败之后的泥撅处罗可汗是一路向东而来,全然不顾东面是铁勒人的领地。半路上又被劫匪路霸打了一个劫,泥撅处罗可汗就可怜兮兮地来到时罗曼山避难了。

    时罗曼山应该距离铁勒大可汗莫贺可汗的牙帐不远,不知为什么莫贺可汗居然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莫贺可汗并不想落井下石,让泥撅处罗可汗自生自灭也是一种选择。退一步说,莫贺可汗也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想做点什么,造反也就是为了过上自由自在的安生日子。

    高昌王麹伯雅就没有这么从容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己这小池子是没有办法安排泥撅处罗可汗这条大鱼的。弄不好再把自己的船弄翻了。

    思来想去,麹伯雅突然间灵光一现,想起了隋炀帝杨广。把泥撅处罗可汗的情况汇报给隋炀帝,看看领导的意思。这就到了公元611年的五月了。

    简简单单地一个传球,细想起来却是余味无穷。既体现了自己对隋廷的恭顺,又体现了自己与隋廷不一般的关系,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让各方去猜吧。

    得到消息的隋炀帝很快做出了决断,招降。招降使也是现成的,由斐炬陪同泥撅处罗可汗的母亲向氏一同前往。一个讲母子亲情,一个讲民族大义。泥撅处罗可汗这次是跑不了的,迷途的羔羊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也是泥撅处罗可汗走投无路的唯一的一个出路。在时罗曼山做山贼能有什么出息,也就是自生自灭。

    高昌王麹伯雅亲自陪同泥撅处罗可汗入塞。人家母子团圆与高昌王有什么关系?这就是麹伯雅会办事。麹伯雅看的不是泥撅处罗可汗,看的是背后的隋炀帝,怕的是出塞的隋军。

    泥撅处罗可汗在晋昌拜见了自己的母亲,母子相见自然是抱头痛哭,一出苦情戏。之后来到武威小住,得休整一下。这一段太狼狈了。当年十二月八日泥撅处罗可汗在高昌王麹伯雅的陪同下,由武威太守亲自护送来到涿郡(北京市附近)的临朔宫拜见天子。

    临朔宫,这又是炀帝的另一个别宫,第几个了?

    隋炀帝正在筹备对高丽(高句丽)的打击,当年入冬的时候就移驾于此,杨广要给高丽(高句丽)人以致命一击。真正的杀鸡儆猴。那个猴?能够称作猴的太多了,启民可汗肯定算一个。连天子的话都不听了,还不算一个?

    在临朔宫泥撅处罗可汗受到领导的亲切接见,热情款待。当然陪坐的还有高昌王父子。在这一点上炀帝还是体现了人文思想,把在东都的麹文泰也宣到了临朔宫。让父子团圆,同享天伦之乐,一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往者与突厥相侵扰,不得安居。今四海既靖,与一家无异。朕皆欲存养,使遂性灵。譬如天上止有一个日照临,莫不宁帖,若有两三个日,万物何以得安?!”

    说的好动听!

    于是泥撅处罗可汗又有了一个新的封号,曷萨那可汗。族人也被一分为三。大部分都由泥撅处罗可汗的弟弟阙达度设统领,游牧于会宁(古之凉川,今甘肃省靖远县附近),另一支由阿史那大奈统领居住在楼烦(山西省静乐县),曷萨那可汗亲统五百突厥猛士随驾从征高丽(高句丽)。估计这五百人做了隋炀帝的贴身卫士了,也就是摆摆样子。

    这位阿史那大奈,史书上又叫史大奈,就是隋唐演义里那位史大奈。也是最早的一批跟随后来的秦王李世民征伐天下的元老,唐朝建立以后封为窦国公。

    这是隋炀帝第一次远征辽东,炀帝要用实力教训一下不恭顺的叛逆。百万大军的远征听着就让人耳根子发麻,太吓人了。高丽(高句丽)就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怎能不伐?伐的道理太充足了,就不用说了。关键是怎么伐。

    战争是一门艺术,比的不是谁的人多,谁的武器好,当然人多、武器好的总占上风。比的是智力、运筹。纵观历史上百万大军远征的,成功地很少。比如说不远的淝水之战。这么多人指挥起来本身就是一个难点。不用别人打,一个部署不当,自己就乱作一锅粥了。

    隋炀帝本想让大家看看隋军的威武,没成想大家看到的是隋军的狼狈不堪。

    败了,败的不可思议。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义和政变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