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1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008:06:07

    叶公好龙(中)

    谣言很快就散布出去了,要在马邑开办互市。当年汉武帝的时候,马邑就是关市的窗口。现在又要在马邑开办关市,突厥人南下的的确很深入了。

    史蜀胡悉也是大意了,玩阴谋诡计毕竟还有点嫩。估计史蜀胡悉也没有料到隋廷会如此胆大妄为、如此无耻、如此明目张胆。斐炬不仅截杀了史蜀胡悉,还煞有介事地向始毕可汗进行了通报。

    “史蜀胡悉忽领部落走来至此,云背可汗,请我容纳。突厥即是我臣,彼有背叛,我共杀之,今以斩之,故令往报。”

    这个做法有点太邪恶了。

    这就是给始毕可汗讲故事,都是台面上的,谁比谁傻多少?得到噩耗之后,始毕可汗的第一个反应不是愤怒,而是疑惑。都啥时候了,隋炀帝还这么横,有什么本事能与我叫板吗?难道就凭你上两次征辽东的战绩吗?

    此时隋炀帝已经连续两次远征辽东,整个过程始毕可汗看得真真切切。

    第一战我们说过了,铩羽而归、血流成河。

    第二战,也就是去年的事。炀帝也是调动了百万大军,恨不得一锤子砸死高丽(高句丽)人。哪成想炀帝渡过辽河之后,后院起火了。在黎阳(河南省浚县)筹备粮草、军需的杨玄感造反了。

    杨玄感也不是外人,小杨同学的父亲就是隋朝的第一猛人杨素。虽然杨素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杨玄感却一步步走上来了。并不仅仅靠着父辈的荫功,小杨同学自己有一套。很会打进步、专营,专营的目的很特别,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造反。

    啊?有理想。

    造反的理由就不用说了,这么一个有前途的事业,很多志向远大的人条件成熟之后都要试一下。早在大业五年西巡吐谷浑的时候,小杨同学就想下手。让他的叔叔给拦住了,理由是时机还不成熟。看起来想造反的人还真不少。

    隋炀帝自从登基之后就没消停过,就看他自己上蹿下跳了,估计很多人都有意见,毕竟杨家的江山来得太容易了。难免被人窥视。

    现在机会成熟了,杨玄感控制了远征大军的后路。再不动手就有点傻了。

    小杨同学虽然也是个人才,时机掌握的也不错,但并不是英雄,这场叛乱引出的英雄是另一个人,辽东襄平人李密。

    当年的杨素,现在的隋炀帝,乃至于杨玄感对李密都不陌生。杨素对李密的评价很高,杨玄感之所以亲近李密就是听了老爸的话;隋炀帝对李密却有一种天生的警惕。

    李密也是贵族之后,李密的老爸在隋朝还当过上柱国、蒲山公。李密也就靠着祖荫入宫做了隋炀帝的卫士。隋炀帝第一眼看到这个黑小子就不自在,立即赶出宫内,下放了。李密也就顺势辞职在家、闭门读书。

    现在杨玄感起兵造反,李密就赶来凑热闹。李密可不是来打秋风,而是给杨玄感出谋划策,上中下三策,任选。

    上策,“长驱入蓟”,把隋炀帝留在关外。蓟就在北京市附近。按照李密的说法,隋炀帝的远征就是自入死地。辽东那个地方的北部是突厥,南部是大海,只有蓟这一条狭小的通道。只要占住此地,隋炀帝不被高丽(高句丽)人砍死,也得饿死。这招够狠。要不说突厥人的忠心还是不能怀疑的,如果突厥人控制了蓟,结果会怎么样?

    中策,直取长安,控制关中地区,缓图天下。虽然胜负未可知,也是一盘棋。

    下策,就近攻取东都洛阳。成了,就可以号令天下,不成,就只能亡命天涯。洛阳那可是一座坚城,固守待援,歼敌城下是多好的计策。

    有道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杨玄感偏偏选择了下策。以他的智商来看李密的下策就是上策。这就注定了失败。

    后院失火了,那还打啥仗了?撤,平叛。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叛乱被平定下去。除了主犯之一的斛斯政逃往高丽(高句丽),其他主犯基本上都落网了。李密也没跑了,准备被送往高阳开刀问斩。

    平叛之后,隋炀帝更感到郁闷,有好多世家子弟都参与了杨玄感的叛乱,这不是吃里爬外吗?对于这些世家子弟的背叛,既然难以理解,隋炀帝也懒得理解,唯一的反应就是大开杀戒以儆效尤。也许这就开错了药方。

    很多人都把杨玄感的叛乱当作隋朝统治集团出现分裂的一个标志。也许真的可以这么看,但是为什么隋廷的统治集团会产生裂痕?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叶公好龙(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