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1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107:47:48

    叶公好龙(下)

    隋朝的统治集团毫无疑问就是宇文氏建立起来的关陇集团。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裂痕也即是说关陇集团与皇族杨氏出现了离心离德。难道说关陇集团看到隋炀帝倒行逆施、民不聊生、义军遍地,自动自觉地站在民众的一边了?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统治集团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虽然他们总是打着民众的旗号。别忘了大业四年隋炀帝的功业达到顶峰的时候,杨玄感已经决定对隋炀帝下手了。

    那么杨玄感发动叛乱的动机何在?个人的野心、功业心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隋炀帝确实有逐步摆脱关陇集团制肘的企图。

    隋朝虽然是一统江山,内部除了关陇集团,还存在着两大集团,也就是原北齐境内的山东集团,原南陈境内的江南集团。一个帝国要想兴旺、长久,必须要兼收并蓄,在这三大集团之间达成等一个相对的平衡。而关陇集团作为隋廷的主要支柱,对皇权有着很强的制约或者说是某种程度的控制。没有杨素的支持,杨广很难在夺嫡大战中最后胜出。而杨素一门确实是权势熏天,不可一世,不难想象杨广对杨素一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

    十年扬州的生活使杨广对江南有着天然的亲切,登基之后逐步引入江南的人才,对抗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制肘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这一点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出现的“选曹七贵”就可以领略一二。

    哪七贵?牛弘、苏威、宇文述、张瑾、虞世基、斐蕴、斐炬。这七个人负责整个帝国的人事安排,这权力就老大了。

    仔细这看一下七个人的来历就清楚了,就更有说道,牛弘、苏威、宇文述都是广义的关陇集团的,但是宇文述是隋炀帝的嫡系;斐蕴、斐炬是广义的北齐人士,虞世基就是江南人士。这其中牛弘是吏部尚书,按说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是“虽七人同在坐,然与夺之笔,虞世基独专之”,也就是说人事大权落在了虞世基手上。

    “选曹七贵”的组成,以及权力分配基本上反映了隋炀帝杨广对国内各派势力的态度。隋炀帝朝中的江南人士非常之多,也深得隋炀帝的信任。麦铁杖、来护儿、周法尚、樊子盖。在平定杨玄感叛乱中,像钉子一样钉在洛阳的就是这位樊子盖。

    如果说隋炀帝对江南人士是不遗余力的提拔,对关陇集团就是近乎无情打击了。

    别的不说,就说杨玄感一家吧,如果不是杨素死得早、死得及时,最后的结果就是“使(杨)素不死,终当夷族。”

    杨素死在大业二年七月,而关陇集团的其他几个代表人物,高颍、宇文弼、贺若弼死在大业三年,苏威也在这一年削职为民。大业五年的时候隋炀帝还下过这样一个诏书“魏、周之官不得为荫”,这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关陇集团。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成为杨玄感离心离德的借口。

    不管怎么说吧,裂痕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始毕可汗看来就是隋廷内部的窝里斗,正是离强合弱的大好时机,如果始毕可汗有这个心的话。没成想,隋炀帝先下手了。杀了史蜀胡悉,隋廷与突厥的关系就此拜拜了。炀帝君臣还自以为得计。

    这边得罪了突厥人,那边与高丽(高句丽)人的缠斗也有了结果。高丽(高句丽)毕竟是撮而小国,随便派个将军,最多十几万人就可以搞定。隋炀帝打了三次,高丽(高句丽)王终于请降了。斛斯政也被送回来了,问斩了。隋炀帝也就顺势撤军了。看起来炀帝真没想把高丽人怎么样,百万大军只是个姿态,求得就是一个臣服。很可惜,隋炀帝低估了高丽人的抵抗意志,不仅没吓唬住人,还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大军撤回来之后,炀帝才发现又上当了。高丽(高句丽)王无论如何不肯进京朝拜。这个窝囊气是很窝心。公元615年的元旦隋炀帝就是在愤怒中渡过的,不仅高丽(高句丽)人没来朝拜,突厥的始毕可汗也没来。书上说,这年的朝正月大典热闹非常,有名的国家来了二三十,就是突厥人也在座,估计是西突厥的。

    这才哪儿到哪儿呀。不来朝拜也就是个眼罩,接下来始毕可汗的反击一个接着一个。公元615年的时候农民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了。别的我们不说,北部边境又有一伙与突厥人挂上了钩。在上谷方向王须拨、魏刁儿聚众十余万,称王建国了。

    到了六月的时候,突厥人亲自出手了,攻击岚城。岚城就是山西岚县的东北、静乐的西部。也算太原北面的一个屏障。突厥人“抄掠岚城,王师败绩”,守将阵亡,“百司震惧。”

    始毕可汗拉开了架势要与隋炀帝玩玩。

    隋炀帝当然也不能草鸡。很快始毕可汗就得到了炀帝要再次北巡的消息。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日出日落兮云飞扬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