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2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306:41:20

    第八章 晨雾中的朝霞之这棵大树有荫凉(一)

    惊魂普定的隋炀帝决定再次南巡,到江都去追寻自己的安全、去找寻自己心灵的慰籍。拦都拦不住,谁拦要谁的脑袋。“徒有飞归心,无复因风力”,也许隋炀帝已经意识到东、西两京不再为自己所有了,或许只有“扬州旧处可淹留”。

    这是隋炀帝最后一次出巡,隋朝也罢、炀帝自己也好,开始了生命的倒计时。

    公元616年七月,隋炀帝启程前往江都,把东都洛阳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越王杨侗。留下了中原的纷纷攘攘,也留下了始毕可汗的迷茫。

    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大有作为之时,始毕可汗迷茫什么?

    唉,不知道如何下手。始毕可汗确实想有所作为,只是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给始毕可汗影响最深的就是那个离强合弱,请君入瓮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但是孰强孰弱很让始毕可汗费思量。

    这一段群雄并起,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并不多。要说中原的主角还得说随同杨玄感起兵造反的李密。李密不是被押往高阳开刀问斩了吗?押往高阳是不错,但是半路上让李密跑了。像李密这样的人物任何时候都不会坐以待毙的。

    李密就过起了一小段流亡生涯。先是跑到平原投奔一只义军,结果被当成了要饭的;之后跑到农村隐姓埋名做起了教书先生。乡下也不是世外桃源,通缉令满天飞,几个月以后李密不得不再次逃亡。从内心深处看李密也不想终老于斯。

    这一次李密相中了占据瓦岗寨的翟让。瓦岗寨的名声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之大,几乎左右了这一段历史的走向。李密的加入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翟让是地道的农民起义军,没有啥远大的目标。李密的加入就有如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瓦岗寨义军脱胎换骨了。在李密的忽悠之下,周围的小股义军逐渐汇聚到瓦岗寨,攻城略地有了目标了。

    有了目标,人也多了,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搬走拦在前进路上的挡路虎,张须陀。

    张须陀是这一段隋廷比较能打的武将,实际上隋廷能打的武将还真不少。张须陀只是其中之一,尤其是瓦岗寨的天敌。翟让这些人吃过不少亏,一听到张须陀的名字腿都转筋。张须陀有多猛,看看他的领导,看看他的部下就会了解一二。

    张须陀曾经跟着史万岁干过,史万岁那是世之猛将,那是让突厥人退避三舍的人物,虽然结局有些杯具,却不损英雄本色;下面再看看张须陀的部下,罗士信、秦琼、都是当世英雄。

    这样一支队伍能够打得各路义军丢盔卸甲就不足为奇了。勇武,是张须陀这支队伍的标签,也是弱点。正如李密所说的,“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

    公元616年的十二月,李密在于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给张须陀设下了圈套,就是要杀张须陀这支猛虎。圈套虽然不错,张须陀也确实中计了,怎奈义军技不如人,让张须陀破围而去。要不是几次三番杀回重围救自己的部下,其奈英雄何?

    于大海寺之战,张须陀败在了自己的自信手上。随着英雄轰然倒下,李密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那位说了,张须陀也算英雄?怎么能不算?有什么理由不算吗?

    此战过后翟让允许李密自建营寨,称“蒲山公营”,李密算是有了自己的班底了。贵族出身的、野心勃勃的李密,与最低层的广大民众结合在一起了。

    逐鹿中原,李密的一生真就是一个逐鹿的过程。李密、翟让,洛阳城内的越王杨侗,以及其他各路群雄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路,漫长的很。不过不管中原的大战如何激烈,始毕可汗都不是很在乎。始毕可汗看中的是马邑、雁门。

    马邑、雁门这两个地名很久远,从地图上看正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占领马邑、雁门,突厥人就可以直下河东、进逼太原。所以在隋炀帝南下之后,始毕可汗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拿下马邑。没想到在马邑始毕可汗一脚踢到了铁门上。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这棵大树有荫凉(二)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