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2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408:38:09

    这棵大树有荫凉(二)

    始毕可汗在马邑的对手有两个,刺史王仁恭,太原道安抚大使李渊。历史上对这一战的记载很搞笑。各说各话,功劳都记在自己的帐上。

    书上说李渊训练了一支两千人的突击队,清一色的突厥装备、清一色的突厥人习性,居无定所,随草而处,就是这支队伍在马邑的战斗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李渊的形象确实很光辉,功劳也很大。所不同的是在王仁恭的传记里,马邑之胜的首功归于王仁恭。

    不管怎么说,始毕可汗南下马邑碰了一鼻子灰。小试牛刀就砍在了牛骨头上,始毕可汗的感觉一定不是很爽。虽然败了,却一点也没有影响始毕可汗的既定方针,说起来这场战斗也只是小规模的接触,对突厥的整体实力无损,反而使始毕可汗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联手反击突厥的侵扰之后,李渊南下太原走马上任太原留守,王仁恭还是镇守自己的马邑。隋炀帝大约在公元616年的十二月左右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而且为李渊配备了两个副手王威、高君雅。算起来李渊与隋炀帝还是亲戚,隋炀帝娶了李渊的侄女为妃,但是炀帝对李渊这个亲戚还真有点不放心。当然能让炀帝完全放心的人几乎没有。

    太原、马邑这一带的局势也是比较凶险。北有突厥的威胁,南有历山飞魏刁儿的义军,战略上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

    李渊南下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要对付这股义军。历山飞这股义军“巧于攻城,勇于力战”,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对手。

    这一次李渊为历山飞准备了一座大阵,估计是一个雁尾阵。副使王威率领老弱残兵在大阵的前部,后面跟着辎重。李渊亲率数百精骑分为两个小阵,跟在大阵的左右后部。估计李渊领一队,李世民领一队。

    老弱残兵怎能抵挡住力战型的历山飞,被人家一冲就乱了套了。冲开这些残兵,义军才发现后面的辎重,那还说啥了,抢。义军的队伍也就乱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渊的两个小阵就发威了。“大呼而前,夹而**之”,骑**正是李渊的看家本事。去年征讨另一股义军的时候,连**七十余箭,箭不虚发,让人望而生畏。

    这一次又是故伎重演。

    战斗打到这个份上,义军的失败基本就是必然的了。但是历山飞义军毕竟是力战型的,怎么能轻易被降伏,况且人数占优,混战之中,义军重整军威就把李渊被围在了万马军中,走冲右突不得其门而出。

    关键时刻,率领另一小阵的李世民是手舞长槊,呼啸而入,万马军中只等闲,一根长槊定乾坤。这是李世民第二次出场,上一次是斗智,这一次是斗勇。

    这一只义军就此完成了历史使命,余部都被李渊收降。

    在李渊南下击破历山飞义军的同时,始毕可汗在马邑方向也下了重手。这一次王仁恭刺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有高君雅的协助,还是折戟沉沙。万幸的是马邑还在王刺史手上。

    这一败引出了许多故事,王仁恭与李渊的命运就此走向了另一条岔道。第一个施加影响的是隋炀帝。炀帝完全忘了自己在突厥人面前的表现,对马邑方向的战败恼羞成怒,一纸手令就要把相关人员押往江都问斩。李渊、王仁恭、高君雅都榜上有名。

    这边人已经捆上了,押上囚车就要起程了,炀帝的赦免令也到了。虚惊一场!估计隋炀帝想明白了,都杀了就更没人干活了。这几个人在鬼门关走了一回,就差一点儿,死里逃生的感觉让人难以难忘。

    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一般规律。但是在王仁恭身上没有应验,使客观规律发生变化的是一位叫刘武周的豪杰。刘武周就是马邑的本地人,据说小时候就不学好,骑马**箭、结交各路豪杰。为此没少挨哥哥的骂,一生气就离家出走到东京洛阳谋生。

    最适合刘武周的发展环境毫无疑问就是军队了,征辽东的时候在太仆杨义臣手下工作,据说还立有战功。后来不知怎么就回到了马邑,估计是战败之后逃亡了。

    刘武周这样的豪杰返乡自然是备受重视,刺史王仁恭是真把刘武周当回事儿,很是亲近、非常倚重。天下纷乱,北有突厥威胁,王仁恭也希望刘武周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刘武周却不是池中物,马邑这个池子也太小了点。书上说刘武周与王刺史的侍女私通,害怕奸情败露,就心生反意,散布谣言、鼓动民意。

    民意这个东西是最不禁鼓动的,一鼓动就出问题,尤其是当政府运作出现了问题的时候。马邑面临的问题就是灾民无人赈济。粮,有!都是公家的,王仁恭也不敢轻易开仓放赈。经刘武周这么一鼓动,王仁恭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

    到这个时候,起事的时机就成熟了。王仁恭成为刘武周称霸一方的第一个祭品,刘武周也成为始毕可汗册封的一个汉地小可汗,定杨可汗。

    背靠大树好乘凉、朝里有人好做官,刘武周是久闯江湖英雄汉,对天下大事还是有些了解的。没有突厥始毕可汗的认可、支持,自己就会成为突厥人马蹄下的污泥。

    不费吹灰之力,始毕可汗的势力就推进到马邑一线,在太原的李渊就直接暴露在突厥的铁骑之下。这是公元617年的二月。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这棵大树有荫凉(三)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