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4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3-0308:26:19

    玄奘与文泰(二)

    经秦州、兰州,越过黄河,不日来到了凉州(甘肃武威)。

    在凉州开坛讲经,一讲就是一个多月,也是盛情难却。凉州的僧俗二界都知道玄奘的大名,这个面子是推脱不掉的;也都知道玄奘此行是要前往西天取经,名人效应轰动一时;再者我估计玄奘和尚的行资有点不足了。讲经也不白讲,听讲的人会施舍一些香油钱。一个多月的时间,香油钱就堆积如山了。玄奘倒没都拿走,毕竟不是为了钱,也拿不动。那年头也没有卡,可以打到卡里。

    等到准备上路的时候才发现了问题。塞外已经不仅是饥荒遍地,已经是刀兵再起了。

    贞观元年对中国大陆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中原内自然是李世民登基称帝,草原上东突厥人的统治也到了衰败的边缘。天灾成了压倒东突厥人的最后一刻稻草。五月都能霜降,这一年的天气得有多异常?

    也许天灾之后首先给頡利可汗带来麻烦的却是昔日治下的奴隶,被突厥人掠去的汉人。“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做贼。”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史书里没有记录下这些英雄的名字,想来也是一段荡气回肠;书上记录下来的是草原上铁勒人对突厥人的挑战。“同罗、仆骨、回纥、薛延陀自立君长,将图反噬。”这里面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是回纥、薛延陀。

    薛延陀我们应该很熟悉,前些年曾经与契苾建立了契苾-薛延陀汗国。后来在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时代自去汗号。“回纥等六部在郁督军山者,东属于始毕(东突厥),乙失钵(薛延陀的首领)所部在金山者,西臣于叶护。”不在金山的薛延陀各部自然都归附了东突厥。薛延陀事实上被分成了两支。这次起义的是东支薛延陀。

    回纥人则是第一次以一个角色的形式出现在历史上,不再是书上冰冷冷的“回纥”两个字,而是一个名字,一段传奇。

    这个名字很多人看了都会感到温暖无比,就是在凉州的玄奘和尚也会肃然起敬。领导回纥人的是一位叫做菩萨的英雄。不用说这是一位佛教徒。这位菩萨是不是能够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我们不大清楚,总之是一位草原英雄版本的菩萨。

    菩萨是广义上的官二代,菩萨的父亲时健也是回纥的首领。只不过菩萨接班不是靠了老爸的关系,而是名至实归、而是众望所归,还是一位民选领袖。很早的时候,菩萨就在部落里获得了很高的威望,高到了老爸都感到为难的地步。据说时健就把菩萨赶出了部落,实际上据我们判断就是让菩萨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锻炼锻炼。小鸡笼子里是养不出苍鹰的。

    菩萨成为首领不久,草原上就出现了现在这个能够挑战突厥人的机会。与草原上大多数铁勒部落一样,回纥人臣服于突厥。只不过回纥人还保持着自己的姓氏,药罗葛,这也说明回纥人并不是突厥人的嫡系,位于突厥统治圈的外围。

    对外是菩萨领兵震颤四方,家里是老妈乌罗浑明断阴阳,回纥人的日子就红红火火了。天时、民意都在菩萨一边,菩萨就公开举起反突厥的大旗。至于是不是反压迫、反剥削就得两说了。

    突厥人负责管理回纥等部落的是頡利可汗的两个后辈,儿子欲谷设、侄子阿史那社尔。

    这个阿史那社尔是突厥人里面的活菩萨,是一个非常仁爱的政治家,“在位十年,无所课敛。”按照阿史那社尔的想法,“部落既丰,于我便足。”在这样一位领袖的统治下,回纥人的日子不应该很难受。但是力量强了,时机到了,还是自己当家作主吧!

    起义了、举旗了,也要接受考验了。欲古设率领十万突厥铁骑前来讨伐。回纥人的声势虽然不小,力量却很有限,菩萨能调动的回纥猛士也就五千人。五千对十万,显然是一场不成比例的战斗。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少,都是世之名将的杰作。

    回纥的游牧地在娑陵水,也就是现在的色楞格河,南面就是突厥人的牙帐,於都斤山(杭爱山)。战场应该就在土拉河与鄂尔浑河之间的马鬣山,这一战估计菩萨巧用了天时,也用了地利。突厥人的十万铁骑变成了十万块豆腐。不少昔日的奴隶主变成了回纥人的奴隶。看起来菩萨并没有保佑突厥人。

    马鬣山一战之后,菩萨顺势南下於都斤山,再败欲谷设;与此同时,以仁慈著称的突厥政治家阿史那社尔也败给了薛延陀部落,突厥人的第一轮讨伐也就不得不结束了。怎么样平乱頡利可汗再想办法吧!

    草原上这就进入了战争状态。

    朝廷的民政部门还是很有效率,发出了旅游警报,战争期间禁止僧俗人等出境。虽然是为了安全,却给玄奘带来了麻烦。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玄奘与文泰(三)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