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4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607:28:53

    玄奘与文泰(五)

    马也是几天没喝水了,也是没精打采的。堪勘又前行了十几里,突然间玄奘胯下这匹马像疯了一样狂奔起来。只觉得耳边忽忽悠悠,风声大作,也不知道跑出去多远,玄奘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佛祖、菩萨就在眼前。

    突然间,马“咯噔”一下停住了。玄奘勉强睁开眼睛一看,哇,眼前是一汪碧水,一片绿草。看差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用手掐了一下自己的**,这是真的呀。

    喝吧!

    人说老马识途一点不假。从瓜州出来的时候,胡僧石盘陀曾经给玄奘引见了一位老者。这个老者经常往来伊吾,是个老江湖。除了给玄奘指点了一下路上的紧要去处之外,老者就给了玄奘这匹马。

    这匹马又老又瘦。可不是白给的,而是换了玄奘新买来的一匹健壮脚力。当时感觉到还有点被占便宜的意思,没成想救了玄奘一命。

    人和马都喝了个饱、吃了个够,整整休息了一天。两天后来到了伊吾。

    来到伊吾就算到了家了。汉胡、僧俗都等急了,早就知道玄奘将要西天取经,这就等于活菩萨呀。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来了能不激动吗?这里面就包括高昌王麹文泰的使者。专使,专门在此等待玄奘法师。

    一看人来了,一边嘱咐伊吾王石万年千万留住玄奘,一边飞马回高昌报信。生怕玄奘跑了。现在的玄奘那有力气跑呀?十余天以后,休息也休息够了,经也讲了,高昌王麹文泰的迎接使也来了。玄奘在众人簇拥之下启程前往高昌。

    从时间上说也许就到了十月底。在这个时间点上,玄奘西去,波颇东来。波颇是中天竺的和尚,此次与唐朝使节李道立携伴儿而行。

    李道立是公元625年启程前往西突厥的,算来差不多两年多了。波颇与李道立正是在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处认识的。本来统叶护可汗还想留波颇多住些日子,正赶上李道立完成使命,一同前往长安朝拜唐高祖李渊。

    也许观众们已经忘了李道立的使命,其实使命很简单,就是商讨朝廷与统叶护可汗的亲事。那使命完成得怎么样?

    很顺利!

    统叶护可汗对两家结亲的前景十分看好,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大动力,聘礼都下了,“万钉宝钿金带,马伍千匹”,也够实在的。伍千匹好马,那就是一大群,沿着大草原一路走来浩浩荡荡。估计长安还没得到消息,草原上已经是世人皆知了。

    声势先造出去了,也许要地就是这个效果。

    麻烦之中的頡利可汗又有了新的麻烦,也不知道頡利可汗会怎么处理这件事。隐忍不发的可能性不大,估计好戏即将登场。我们先放下李道立一行不表,让事件继续发酵,还是来看看进入高昌的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的来临使高昌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高昌国内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麹文泰的老妈,估计都接到了城外。麹文泰亲自搀扶玄奘下马,然后送入豪华轿车,在音乐声中一直抬到九重宫内。知道的是接法师,不知道的以为是新婚之喜。

    仪式还没完。玄奘升上宝座,接受高昌人的顶礼膜拜。能够参与的都是名流,没有点身份的想在人群里找个站的地方都没有。礼遇到了极点。这一折腾就很晚了,也干不了啥了。玄奘就在宫内休息。

    第二天麹文泰亲自陪同玄奘到事先安排好的道场,请来高昌的高僧与玄奘同住。还派了太监伺候玄奘,按说和尚不需要人伺候。最后,还派了一大队卫士保护。啊?是保护,还是监护?

    一连十几天,好吃好喝好招待,讲经论道、谈天说地。住的是挺舒服,住得玄奘很心焦。玄奘想的是早日西去,哪有闲心唠闲嗑?高昌王不提,玄奘就得厚着脸皮说心里话。

    高昌王麹文泰想的是什么?留玄奘做国师。

    看看玄奘不同意,好道理说了一摞车,怎么劝都不行。一生气麹文泰就来了点野蛮地,“再不同意就把你送回长安!”

    这招够狠!

    “玄奘来者为乎**,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

    玄奘更狠,那就“绝食”,一连几天不吃饭。

    麹文泰也没想怎么样玄奘,至多是吓唬一下。看看吓唬不住,强扭的瓜真不甜啊。麹文泰提了三个条件,任玄奘西去。

    一、二人结拜兄弟;二、取经归来要在高昌住三年传道;三、玄奘在高昌要再住一个月,讲经传道。二人在麹文泰的母亲面前盟誓,一片乌云满散。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临行之前,麹文泰给玄奘地上了一份大餐。

    多大一份大餐?泰山那么大的一块肉,黄河那么长的一条鱼,麹文泰为玄奘准备了往返二十年的费用。“黄金百两,银钱三万,绸缎三百匹,衣服三十套,还有为数不少的手套等各式用具。”

    玄奘也不再是一个人前往西天了,“随从的小和尚四名(估计就是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的原型),马三十匹,其他服务人员二十五人。”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团队。

    这还不算,麹文泰还给沿途各国君主各写一封引见文书,共计二十四封。能好使吗?当然好使了。且不说高昌王麹文泰在西域地界上的名望,每封信还附赠一匹绸缎。看在绸缎的面子上也会助玄奘一臂之力。

    此外,还有给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重礼,绸缎五百匹,果品两车。

    就这份礼单放在现在就值千万之巨。对于玄奘和尚来说,就有再造之恩;对于取经大业,抵得上菩萨为唐僧准备的三大高徒。从此取经路上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玄奘再不用为五斗米折腰,险山恶水也变得低眉顺目。

    大恩不言谢,都是文化人,“谢”字就俗了。玄奘深深一揖,率领着大队人马直奔西天而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薛延陀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