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900:57:25

    薛延陀(二)

    合谋东突厥只是表现出的一种可能,或许朝廷就是这么谋划的,但是如果把它也当成西突厥的底牌就有点谬之千里了。无力不起早,统叶护更关心的显然是自己的问题。看似强大的西突厥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室点密系与阿波系的矛盾。

    当年统叶护的哥哥**匮可汗就是在隋炀帝的支持下击溃了阿波系的泥撅处罗可汗达漫。在这个过程中隋炀帝的口头支持直接左右了两者的结局,当时统叶护可汗应该已经成年,这个印象应该很深刻。

    虽然达漫落败之后率领残部归隋,但是相信在西突厥应该还留有不少阿波的后代。这是统叶护不得不时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移牙千泉之后,统叶护率领的主力西进了,昔日阿波在金山的牙帐,室点密在大裕勒都斯河谷的牙帐都成了相对偏远的地区。

    帝国变大了,管理起来就会出现问题,边远地区逐渐出现分离倾向、独立倾向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这一点还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苗头。也就是在这一年西突厥的一个小可汗莫贺咄可汗出现在了长安街头,目的一目了然。

    莫贺咄可汗出现在长安说明统叶护可汗对西突厥各部的控制出现了松动。十分巧合的是,第二年,统叶护再次请婚,这才有了李道立的西行。我们相信两者之间不会没有任何联系。

    现在结亲是不可能了。东突厥的頡利可汗棒打鸳鸯,不仅威胁、恐吓,还开出了药方,如果双方结亲就半路劫杀。为了证明自己言下无虚,在万般困难之际东頡利可汗还派出了一支偏师西进骚扰西突厥在东边的领地。想象中的结亲自然就此打住,渴望中朝廷的支持自然也就成了泡影。

    莫贺咄可汗是同时代已知的、西突厥唯一的小可汗。史书上没有交代莫贺咄可汗的出身,只是提到莫贺咄可汗是统叶护的叔叔。后代有学者断定莫贺咄可汗是出身于阿波系的,从情理上分析很有可能,虽然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一点。我们权且认定莫贺咄可汗是西突厥内部的不安分分子。在统叶护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莫贺咄可汗推了统叶护一把,把统叶护送上了西天,去研究波罗蜜多解脱之业。自己摇身一变成为西突厥大可汗,由此西突厥进入了多事之秋。

    莫贺咄可汗发动的政变不仅扰乱了西突厥的政局,也改变了整个亚洲大陆的力量分布。细想起来有两个变化。

    一个变化在西突厥阿史那家族内部。莫贺咄可汗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及在家族中地位,甚至对未来局势的复杂程度也估计不足。叛乱自然是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突厥的属部弩失毕甚至推出了自己的领袖,阿史那泥孰。

    史书上也没有说明泥孰的出身。如果我们硬要判断泥孰以及莫贺咄可汗的出身,我到宁愿相信他们都是出身阿波系。这位泥孰才是阿史那家族中最危险的一位。泥孰的父亲是西突厥的莫贺设。

    前几年泥孰曾经出使过朝廷,并且很荣幸地与当时的秦王李世民结为兄弟。就这一手足见双方的战略眼光。也许从那个时候起李世民就开始为自己经营西域铺路,也许从那时候起泥孰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局。

    都是高手。

    既然是高手,面对复杂的局势泥孰表现出的自然就是高手的淡定。泥孰没有急吼吼地黄袍加身就地登基,更没有俗不可耐地立即与莫贺咄可汗开兵见仗、一争长短,毕竟还有统叶护可汗的儿子咥力特勒可以继承大统。于是泥孰把咥力从康国接回来,拥立为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争夺正统。

    这一手就深得民心,赢得了无数的好名声,也把咥力这个傻孩子放在了炉火之上。既没有战功,也没有威望,凭什么统治诺大的部落?这是第一个变化,虽然故事有点曲折,也是情理之中。相信故事之中还有故事。第二个变化就有些异常。游牧在金山(阿尔泰山脉)的西突厥属部薛延陀部在首领夷男的统领之下东进加入了漠北战团。

    据史书记载薛延陀这个部落是薛部与延陀部结合而成,也是民族融合的一个成果。夷男的祖父就是当年契苾-薛延陀汗国的小可汗乙失钵。薛延陀部落在西突厥的管理序列中是一个非常外围、非常边缘的一个部落。之所以这么说一个很明显的指标就是叛服不定。

    夷男的薛延陀共有七万落帐篷,也就是三十多万人。当年对西突厥的臣服更可能是一种韬晦。现在天下大势异动,正是英雄乘风而起的时候。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薛延陀(三)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