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5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120:27:18

    薛延陀(四)

    突利可汗控制的契丹、奚等部落投唐之后,頡利可汗曾经派了个使者到长安,希望用梁师都交换唐对契丹、奚等部落的控制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亲善突利可汗的举动,一个得罪郁**设的举动。如果把梁师都交给了朝廷,在河南地的郁**设怎么办?

    頡利可汗真是方寸大乱,不知所谓。这就为朝廷上下其手、挑拨离间创造了条件,更何况郁**设与頡利可汗的关系本来就是疙疙瘩瘩?朝廷具体操作这个任务的是夏州司马刘兰。

    刘兰对付梁师都的办法与当年刘世让对付马邑苑君璋的如出一辙,估计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有得其生口者,辄纵遣令为反间,离其君臣之计。频选轻骑践其禾稼,城中渐虚。”

    这个计策很坏,却屡试不爽。细想起来也是很有道理,如果割据的生活也能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幸福无比,谁还想着统一?

    进入四月,梁师都的阵营出现了松动,“归命者相继,皆善遇之”。到这个时候,兴兵讨伐的时机就成熟了,梁师都的覆灭已经不可逆转了。即使是頡利可汗亲自前来救援也于事无补。

    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统领的唐军主力在朔方南部几十里的地方与頡利可汗大战了一场。括弧,郁**设的人马早已经溜之乎也,郁**设不想为頡利可汗殉葬。

    这次頡利可汗多少表现出一点突厥人的勇武,只是爆发的太晚了点,力度也不太够。东突厥各部已经离心离德,此时的强硬无疑是一种回光返照。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被自家人击斩,隋末的群雄基本上都成了过去式。

    拥有了河南地,李世民可以更加从容地透视漠外的争斗。

    薛延陀的东进,乃至于在漠北形成的这个势力圈很早就进入了李世民的视野。贞观二年二月的时候,大将李靖就被派驻关内道防御薛延陀可能的盲动,毕竟双方都不知底细。当然也有防御东突厥的意思。

    “道”是李世民登基之后新成立的一个行政管理编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初的时候行政区域的划分比较乱,州、县的数目非常庞大,相对应的每个州县的面积也就很小。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赏人方便。动辄封个州长,管理的地面也就和乡长差不多,州长毕竟好听,级别够了。

    国家走上正轨之后弊端就逐渐显现,人浮于事,民少官多,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对行政体制下了手。按照山川地势将全国分为十个道,关内道就是其中之一。前期近似于监察机构,属于相对比较虚的一个管理层次,很久以后才形成一级管理单位。

    关内道的管理范围比较广泛,南起秦岭、北到阴山,东临黄河、西至贺兰山,基本上就是拱卫首都长安。把李靖摆在这里的目的也是现而易见。现在控制了河南地,漠北的铁勒是敌是友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涉及到李世民对形势的判断。当年年底,十一月的时候,夷男的一队使节解开了李世民的心疑。

    使节带来不少礼物,“牛马万许”。东西虽然不多,蕴含的意味却很明显,是友非敌,使节的出现也使漠北的形势更加透明。

    夷男已经自称可汗,一个崭新的薛延陀汗国正式挂牌了。夷男的牙帐设在大漠之北的俱伦水南岸,也就是现在的杭爱山脉东麓、鄂尔浑河的上游。漠北的铁勒部落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新兴的薛延陀汗国的一员,铁勒人在民族崛起的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是共识,还是形势使然?是万众一心,还是人多不怕走夜路的自我壮胆?透过薛延陀臃肿的外表,李世民看到了夷男内心的脆弱。

    夷男并没有领袖群伦的威望,也不具备一锤定音的实力。只是风云际会出现在了恰当的位置上,薛延陀汗国也就是一个脆弱的联合体,还不具备独立自主的实力、也缺乏正当性。正因为如此,才可能成为朝廷抗衡东突厥的一个帮手。要想漠北的薛延陀成为朝廷抗衡东突厥的帮手,扶植是必须地。很快特使乔师望就出现在了夷男的牙帐。

    “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

    有了朝廷的册封,夷男的统治就有了正当性,薛延陀就不再是散兵游勇了,漠北的铁勒各部即将被逐步整合。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八月夷男派自己的弟弟统特勒作为特使来长安朝拜唐皇李世民。

    这一次李世民更干脆,“赐以宝刀宝鞭”,“汝所部大罪者斩之,小罪者鞭之。”

    夷男这就算是正式接过了统治漠北的权柄。随即移牙“大漠之北郁督军山下”,占据了东突厥的圣地。

    夷男跃跃欲试的姿态使东突厥頡利可汗感到了深深的寒意。这或许就是朝廷即将对自己动手的一个讯号。这个判断一点都不错。从八月开始李世民已经调兵遣将筹备对东突厥之战。

    随着朝廷人马的调动,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九月拔也古、仆骨、同罗、奚等部落的首领来长安朝拜。这里面不少都是夷男的属下,虽然这些人承认了夷男在漠北的地位,却不愿意屏蔽自己的声音。东突厥阵营也发生了裂变,郁**设所部郁孤尼等九俟斤,共计三千余人南下归唐。

    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连一向桀骜不驯的頡利可汗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十一月的时候“遣使称臣,请尚公主”,此时朝廷的讨逆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偷袭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