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5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223:38:24

    偷袭(一)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公元630年的新年之际,定襄道总管李靖没有享受迎接新年的声声炮竹,踏着千里阴山雪,亲率三千精骑从马邑出发,直趋恶阳岭,就此揭开里朝廷平定漠南的序幕。

    在唐初的人物中李靖属于战神级的,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红佛女的私奔。说得是当年李靖年轻的时候在隋都长安拜见大牛人杨素的风流韵事。

    当时的杨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眼高于顶。能被他看上眼的英雄寥寥无几,一般人更是见一面都困难,但是杨素愣是破例接见了李靖。当然了接见的时候排场也是老大了。身边是环佩叮当,随侍的美女就是几十名。

    就这个排场,胆小的闻一闻脂粉味就晕菜了。估计杨素也是想考教一下这个年轻人,看看你的定力如何。李靖自然是不被干扰,心无旁骛,美女再好,那是别人的,惦记不着。

    会谈就在这依香偎绿的暧昧气氛中展开了、进行着、结束了。故事发生在当晚,客栈之中李靖遭遇了意外。

    也没啥特别的,就是一美女来投,这就是红佛女。杨素接待李靖的时候,红佛女就站在旁边。李靖的言谈举止打没打动杨素不清楚,反正是征服了女儿心,所以才深夜来访,拉着李靖要私奔。

    深夜美人来投,怎么办?

    “纳、纳、纳之呀。”

    纳之?勾引领导家属,这就是要命啊。

    “不用着急,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看看这美女果然见识不凡,一步三计。

    追逃之声也是络绎不绝,更有甚者“窥户者无停履”。只不过对男人来说这种事情只恨发生的不够多、不够早,李靖同学幸福还来不及,哪有拒绝的道理?英雄美人、江山佳人,自然是笑傲江湖一段佳话。

    之后李靖携美人回到太原,李氏举兵,李靖就投了唐。这些年一直在南方参加平叛工作,武德末年才调到北方。这次北伐算是李靖在漠外参加的比较大的战役。李世民选择李靖作为北伐的总指挥确实是独具慧眼,李靖是霍去病之后另一位骑兵天才。在塞外的一出场,李靖就直插恶阳岭。

    恶阳岭在“朔州北”,也就是现在和林格尔的南部。此时东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帐设在定襄,也就是当年隋文帝为启民可汗修建的大利城附近。“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李靖抬手一指,手指头就几乎点到了頡利可汗的鼻子尖上。

    三千精骑就想欺负拥众不下十几万的頡利可汗,有点拿大吧?不过这就是李靖。定襄的突厥人是一夜数惊,頡利可汗更是乱了方寸。頡利可汗并不担心对面的李靖,担心的是李靖背后不知多少的唐军。

    看看欺敌之计已经奏效,李靖又打出了一张牌,挖墙角。谍报人员四处出击,瓦解頡利可汗的军心。连頡利可汗的智囊康国人康苏密都被说动了,带着隋炀帝的遗孀萧皇后,遗腹子杨政道前来归附。估计是劫持来的。

    这么有效?关键是朝廷开出了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凡一人出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帅悉受大官”。这些条件对于大灾之后、一脸菜色的东突厥人就是天上的馅饼,有了后路了,哪有死战之心?收买远比决战有效。

    局势到这个时候就不可控了。还没等李靖对定襄发起攻击的号角,估计頡利可汗已经带着部落退向背后的阴山白道。頡利可汗也怕部落就此星散,盘算着进入阴山可能就安全了。

    深冬的阴山,银装素裹一片皑皑,哪里分得清白道、黑道?只要能跑路的就是正道。前面就是阴山了,只见一直唐军斜刺里杀了出来,正是兵出通汉道的李世绩。

    这次唐军是六路出军,李靖为定襄道总管,出马邑;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总管,出灵武;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总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总管,营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总管,并州都督李世绩为通汉道总管,直插白道,目的就是堵住頡利可汗退往阴山之路。

    双方“大战于白道。突厥败,屯营于碛口。”

    东突厥人退得太早、太快了,李世绩晚到了一步,赶了鸭子。頡利可汗进入山区,可以打游击了。

    此碛口应该在白道之北,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的西面,二连浩特的西南面,是通往漠北的要道。实际上頡利可汗并没有控制碛口,而是屯兵阴山之中的铁山(阴山北麓,今內蒙白云鄂博)。漠北现在是薛延陀的地盘,正枕戈待旦等着頡利可汗。退到此处,已经退无可退了。

    既然退无可退了,那就决一死战?

    不!还有一种选择叫投降。

    李靖的三千铁骑就让东突厥人惊慌而逃,否则李世绩也不会姗姗来迟,而堵不住頡利可汗退往阴山北麓之路,惊弓之鸟的頡利可汗哪有再战之心?

    使节很快就来到了长安,还是那个倒霉的执失思力,上次就被李世民给扣住了,差点丢了小命。这次又来了,没办法谁让是领导的亲信。不过这次的运气不错,朝廷的安抚使也很快就来到了頡利可汗在铁山的大帐。安抚使是两位名人,安修仁、唐俭。连在前敌的李靖也受命准备受降,似乎观众们期盼已久的强者对决就此结束了。

    唐俭、安修仁的出现使頡利可汗驿动的心安定不少,“頡利见使者,甚悦”。能不高兴吗,暂时没了亡国之忧,又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下周边的形势。那么,頡利可汗之降是真心吗?

    是!怎能不是?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再不降吃饭的家伙就没了;不过也不排除再看看,再等等。这是什么话?实话。

    頡利可汗手上还有十余万大军,西部的阿史那苏尼失手上也有数万人马,拧成一股绳也可以一战。頡利可汗有这个想法也是情理之中。更理想的是朝廷使者来了之后战场上一片寂静,正可以同使者打打太极拳,讲讲条件。

    常言道,将乃兵之胆。统帅镇定下来了,士兵就更简单了,安睡吧。况且阴山之中的铁山虽然说不上险峻异常,毕竟是在崇山之中,也不是轻易能来的。即使来了也不怕,頡利可汗已经派出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监视阴山南部的唐军。东突厥在铁山的营盘应该是固若金汤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偷袭(二)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