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71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2505:29:28

    第五章 兵犯四镇之深山闻虎啸(一)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年底阿史那贺鲁被解送到长安,随即被送往昭陵,贺鲁要看天可汗最后一面。这是阿史那贺鲁被俘之后的唯一一个心愿。

    “我本亡虏,为先帝所存,先帝遇我厚而我负之,今日之败,天所怒也。吾闻中国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悲。贺鲁自料必死,故有此言,是懊悔,也是深深的遗憾。阿史那贺鲁生逢盛世,追随天可汗,大,可以平定四方、名垂青史,小,可以安定部落、家舍平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今落得阶下之囚,岂不是深深的憾事?

    令阿史那贺鲁更加遗憾的是高宗皇帝并没有把贺鲁一杀了之。诛心之举。求死不得,遗憾就此成为永久的遗憾。蹲在长安街头,看人来人往,看风起云涌、世界变换,这对曾经的西突厥大可汗,雄心勃勃的阿史那贺鲁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一个讽刺。不久,贺鲁抑郁而终。

    李唐的崛起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绝对一等一的大事,想必接下来西域的舞台将更加精彩莫测,贺鲁也就是刚刚参加了开场戏而已,其心何甘?接下来的历史如果有阿史那贺鲁在,会如何演变?不知道,不能瞎猜。

    接下来一二百年的西域历史是分外精彩,重量级的主角即将相继出场,李唐、吐蕃、大食。贺鲁,作为有可能成为重要人物的阿史那贺鲁提前下场,对观众绝对是个损失。对朝廷也是一个损失,朝廷不得不推出两可汗制度,分而治之,平添了许多变数。当然如果贺鲁在的话,结果也有可能更坏。这些我们就不讨论了。下面我们费点心思隆重推出今后西域舞台的第三个主角,大食。

    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顾名思义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半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苏杭出美女,那是水乡的滋润,东北老林子里怎么也养不出江南美女来。穷山瘦水出刁民,生存环境太恶劣,人的心就要黑一些,手就要狠一些,脑袋就得绑在自己的裤腰带上,否则就会绑在别人的裤腰带上。

    很遗憾,阿拉伯半岛就是这样一个生存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初看还不错,三面环海,波斯湾、印度洋、红海,仔细一看岛上有大面积的沙漠,让人望而却步。整个半岛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干燥炎热的地区。雨季来临的时候,人们就到沙漠里去放牧,雨季一过又要逃离火炉。

    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既有沙漠磨练出来的坚韧,又有游牧民族的豁达、直爽,是“慈悲与嗜杀、诚实与欺骗、吝啬与施舍”的联合体,既有诗人的奔放,又有极度自尊而脆弱的心灵,这些我们都能在《一千零一夜》里找到摹本。

    一个古代阿拉伯诗人的诗最能体现阿拉伯人的一些特点: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

    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

    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

    我们就劫掠我们的兄弟。”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们只能说够狠。在先知默罕默德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阿拉伯半岛就是这样一个世界,贫穷而充满了杀戮。劫掠是生活方式,是本能。各个氏族部落之间可以为了芝麻大一点的事儿而互相械斗几十年。这叫有性格。一个氏族就是一个封闭的核,辽阔的阿拉伯半岛就是一个个这样的核的分割体。

    这是半岛的内部情况。在半岛的外部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半岛是拜占庭、波斯两大强权争夺的焦点之一。也门,谁控制了这个点就可以控制海上丝绸之路,焉能不争个你死我活的。

    一句话,阿拉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是在先知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阿拉伯世界就是这个熊样。也就是阿拉伯人所说的“蒙昧时代”。

    先知是公元570年来到这个世界的,起名穆罕默德,这是一个在阿拉伯世界使用率很高的、男人的名字。先知出身于麦加古莱氏部落的哈希姆家族,这个家族虽然在历史上辉煌过,在先知出生的时候已经没落了。

    先知也算是苦大仇深、命运多舛。尚未出世父亲就去世了,六岁母亲又去世了,八岁相依为命的爷爷也去世了。先知不得不来到也一样贫穷的伯父家。十二岁的时候先知就结束了童年生活,开始跟着伯父四处经商。估计经商也不是很成功,后来先知不得不去给麦加城里的富孀赫蒂切做伙计,从此先知转运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五章兵犯四镇之深山闻虎啸(二)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