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末日小说《2012丽江漂流记》——丽江古城漂起来了

正文 第1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610:17:00

    第十一章:同船渡

    从云杉坪下来后,已经是午后一点半了。马倌问江雪要不要到空地上跑跑马,江雪肚子饿的很,想先吃饭。马场的厨房很简陋,几个纳西族的老妇女一边忙活一边聊天。十块钱能吃一顿非常丰富的中餐。饭后,江雪走进园门。

    湖水的幽蓝,水草和水杉树的金黄,周围连绵小山上散落的松绿,以及远处玉龙山的雪白,构成了一副色彩浓烈而又分明的自然画卷。高原的风放浪形骸地吹,撕扯着刚刚出现的浮云,抬头一看,不是龙飞凤舞,就是鸟翔马奔。而海面却是那样的安静,午后的太阳慵懒地躺在湖上休息,那些旋生旋灭的梦境化成万点波光闪烁。在海水最蓝处,栖息着无数只不同种类的候鸟。

    湖边近处侧立着一只小船,似乎是挡风用的,几个船夫在那卖烤鱼。远处有一滩角延伸进了湖水,一间破旧的小木屋立在那里,旁边还有一只搁浅的小船。江雪恍然间觉得这就是梭罗的居所,拉市海仿佛就是瓦尔登湖。不久,梭罗会从小屋里走出来划船而去,荡舟湖心,任凭和风吹拂。

    一个船夫起身对着小木屋招呼了一声,果然从木屋里走出了一个人。此人高大俊朗,身着白衣,俨然正是刚才骑马途中遇见的那名男子。他的微笑夹带着身后的波光粼粼,让江雪一阵晕眩。那个船夫转而对江雪说道:“他在这里等你很久了。”

    江雪又是一阵晕眩。他是谁?他为什么等她?他等她做什么?船夫说的在这里,是这间小屋,拉市海,丽江,还是整个世界?他等了她多久,一小时,半天,一个月,还是一辈子?这句话如电光火石一般,灼热了她的想象,激荡着她的思绪。

    但似乎一切都是幻觉,船夫随后的解释让江雪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原来是因为旅游淡季坐船的人少,慵懒的船夫们不愿意只为一名旅客在大风里撑船,他们知道在这名男子后面还有一名女子,就统筹了一下,想一起把生意给做了。跟那名男子一说,他也乐意先在拉市海附近走走看看。

    江雪一言不发,梳理着自己的情绪,正在考虑要不要接受这个唐突的安排。却见那名男子微笑着做出了邀请的手势,眼神中有一种温和而又不容拒绝的东西。在船夫的催促和准备中,一切尴尬被消解的无影无踪。江雪轻轻踏出了柔软的步子,上了摇晃的小船,那名男子随后跟了上去。等她想要反悔时,船夫一撑杆,小船已经离岸了。

    江雪静静地坐着,心却扑通直跳,每一道从身旁吹过的风都撩拨着她的长发。她觉得只要那名男子一说话,她就会像敏感的候鸟一样飞走。撑杆船迎风而行,压过水草,悄悄靠近拉市海中那千万点生灵。此时只有这一艘小船在湖中游弋,仿佛整个拉市海都属于他们。小船淹没在这美丽画面之中,融化成了湖上的一点波光。她和他一个坐在船头,一个坐在船尾,仿佛相约好了一般静默以对,为了是这美丽的景色,也为了这美丽的时刻。

    其实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船夫。江雪正怀着暗涌的激动之情,等着去跟候鸟交流沐浴阳光的感受时,船夫却又在半道折回。船夫说:“再往前海就深了,竹竿不够长,这也是为了保护原生态。”

    是啊,应该给候鸟们一片无人打扰的水域,一片自由自在的领地。拉市海不仅属于人类,更属于那些候鸟。江雪和那名男子此时也只是互相叩了一下心门,却又并未打开。

    只是这踏上返程的小船借着风势,在水上划行就像在心上那样快。

    一下船,就宣告拉市海所有既定的行程结束了。江雪从未在如此原始自然的湖水中荡舟,这么快就结束,不免意犹未尽。不过刚才湖水中的凉风吹的人很冷,现在回到岸上,一股暖意袭身,让人想在这里继续消磨下午时光。

    那名男子这时主动开口。船上沉默,下了船也一句话不说就分开,似乎也太奇怪了一点。他说道:“来拉市海没怎么见着候鸟有点可惜了,我刚才在田里面转悠的时候看到许多黑颈鹤,你要不要也去看看?”

    一个磁性而低沉的声音。江雪欣然答应:“好啊!”

    田野里枯黄的玉米秆凌乱地堆叠着,他们小心翼翼地踏过田埂去亲近黑颈鹤,却还是将玉米秆踩的咔嚓响,被机敏的黑颈鹤发现了。那名男子指着那群黑颈鹤说道:“她们脖子伸长了,眼看要飞。”

    江雪一看,黑颈鹤果然呼啦啦一片腾空而起,展开宽大美丽的翅膀,并拢修长细腻的**,在拉市海上空兜了一个大圈,又飞了回来,降落在离他们更远的田野空地里。

    那名男子打趣道:“看来黑颈鹤不爱跟人打招呼,想要留下她们的电话号码是不可能了。”

    江雪微笑着转过身来,说道:“因为她们只愿意跟同类交谈。”

    这似乎是一个暗示,那名男子抓住时机说:“我叫丁天民,请问你方便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我叫——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江雪?”

    “对,这首诗每个中国人都会背。”

    “但未必每个中国人都读懂了这首诗。”

    “呵呵,门口那辆自行车是你的吧?”

    “是我在丽江租的,要不要我载你去找你的同类?”他笑着说。

    “什么?”

    “那群黑颈鹤啊!”

    江雪莞尔,又说:“那种租来的自行车还是算了吧,轮胎包的像个烧饼一样,看着结实,实则不然。我曾经见过一个长的很胖的人骑这种车,他胖的就像——就像——”

    “就像铁狮子头?”丁天民找了个妥帖的比喻。

    “对对对,就像铁狮子头,又胖又重的,自行车实在承受不住,喀嚓一声坏了,那个胖子也摔了下来,样子特别滑稽。”江雪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会讲这么多话,可能是因为刚才那个玩笑而惊慌了,但拒绝之后,她又有一丝后悔。

    丁天民做想象状,慢慢说道:“一个铁狮子头,骑着一个烧饼,喀嚓一声,坏了,烧饼裂开了一个缝,铁狮子头掉了下去,咦,那不是肉夹馍嘛!”

    江雪笑了,笑的非常开心。

    “那——早上在旷野里看玉龙雪山的人是你?”

    “是我。这么说,在出租车里的人是你?”

    “嗯,是我。”

    两人相视一笑。短短一天之内,他们已经巧遇了三次。玉龙雪山见证了第一次,茶马古道见证了第二次,拉市海见证了第三次。这一切似乎意味着什么,但似乎又不意味着什么。丁天民和江雪继续徜徉在拉市海边。天地之间有雪山、旷野、湖泊、骏马和两个人。

    “许多人认为玉龙雪山的雪快要全部融化了,不如梅里雪山好看,你是怎么看的?”江雪特别想找人交流一下对雪山的感受。

    “我只看重姿态。”丁天民说。

    “姿态?”江雪觉得这是一个好词,印证了她心中一些想法。

    “玉龙雪山的雪融化了,但是他挺拔的姿态一点没变。”

    “嗯,在附近这些连绵山丘里面,他卓尔不群。”江雪想起第一次看到玉龙雪山的情景。

    “玉龙雪山是一个苍白骑士,有一种在凡俗之间痛苦挣扎的悲剧精神。”

    “我喜欢你给雪山取的这个名字。”

    丁天民笑了笑,又说:“梅里雪山是横断山脉深处的雪峰群,是逍遥于天的群仙。而玉龙雪山则是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一座雪峰,是横断山脉的最后一座雪峰,是流落凡间的最后一颗遗珠。理想主义的气质在云端并不难寻,但在人群之中却十分稀薄。所以我觉得玉龙雪山的姿态难能可贵,值得激赏。”

    2011-12-1610:20:00

    不凡的谈吐,独特的见解,江雪觉得他道出她内心某些隐秘的感受。不仅仅关于雪山,还有她初涉职场的那种无力和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江雪说:“我觉得,温室效应是一个寓言,人类的胡作非为正在消融人类心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幸好,雪山还在那。”

    “幸好,我们遇见了。”

    丁天民这么说的时候一直看着雪山,但仍有一种歧义从眼角的余光中飘散。

    这样的下午很美丽,但他们同样不想错过丽江古城的傍晚。于是他们恋恋不舍地走回到园门处。这时刚才给丁天民牵马的马倌过来说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如果喜欢可以花十块钱买走。他们想起在骑马坐船的途中是有个人一直在旁边拍照,原以为只是摄影爱好者,没想到却是马场的人。

    丁天民说:“达旺,带我们去看看吧。”

    电脑里有江雪骑棕色小马的照片,也有丁天民骑高头白马的照片,还有他们一起坐船的照片,甚至还有他们一起去田野里看候鸟时的照片。既定行程结束后,马场的人还对他们进行了跟拍。江雪看着那些被定格的瞬间,那马蹄得得歌唱的时光,那踩过玉米秆咔嚓响的时光,那荡舟划过湖心泛起万点金波的时光,那蓝天白云下雪山闪耀银线的时光,就这样被一一铭刻。江雪喜欢极了,她更喜欢的是,自己在其中的样子。

    “这一张不错,你们认识很久了吧!”达旺指着一张照片说。

    那张照片上丁天民在潇洒地笑,而江雪正低眉抚弄被风吹乱的头发,身后雪山静穆,湖水灵动,小船停泊,候鸟飞翔,整个画面流露出一种不经意的温暖与默契,人景俱佳。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便是恰好。

    “一天。”丁天民对达旺说。

    “拉市海的鸟一天要飞几百万次,拉市海的云一天要变换几千万次,一天,已经很久了。”达旺说。

    “有见地。”

    最后他们挑了一大堆照片,问题是怎么分呢?看着犯难的两人,达旺又对丁天民说:“这些瞬间都是你的,也都是她的。有什么好分的呢?”

    丁天民一摆手,笑着说:“那你来帮我们分吧。”

    达旺上来就把所有照片简单地一分为二:“就这样,你有遗憾就找她,她有遗憾就找你。”

    两人欣然接受了达旺的办法。

    末了,江雪淡淡地说:“那——先这样。”

    “嗯,回见。”丁天民也淡淡地回答。

    一直在附近打牌的和师傅接到江雪电话,就出来开车带着江雪走了。丁天民独自一人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往回赶。他们留下了各自的电话号码,但接下来该如何谁的心里都没主意。江雪没说出第二天想去看梅里雪山的决定,因为一说出来,自然意味着一种邀请。初次相见就主动相约一起去玩,这对于一般的驴友来说可能是家常便饭,但她感觉跟丁天民之间有一种别样的东西,她需要时间来仔细消化。丁天民也似乎忘记了询问江雪接下来的安排。

    他们就这样别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