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0210:45:59

    "走马观花一览,好文,该是慢慢拜读的。我在《胡说古汉》中对巫蛊案及汉昭帝刘弗陵有不同的解读,和兄台商榷了。问好

    "

    早已拜读大作,观点不同没关系。

    2010-03-0218:48:25

    轮台罪己之欲罢不能

    在汉朝忙于内斗的时候,匈奴对汉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起因就是和亲。

    卫律也不是总给单于出馊主意,那样不是找死吗?!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多的时候卫律的建议是比较正面的。和亲就是卫律提出的比较正确的建议之一。

    和亲好啊,和亲就能够暂时平息战争,还能得到汉朝的赏赐。何乐而不为?可是主动提出和亲,面子上终究就过不去。因此,单于希望汉朝能够首先提出来。可今非昔比,汉使对此没有什么反应,往往顾左右而言他。如果说汉使不理解匈奴的意思,那时瞎话。这就体现出两个民族的差异。有人说,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汉朝为了生存可以卑躬屈膝主动和亲,而匈奴单于不好意思蹲下,注定跳不高。

    但是单于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打。使汉朝认识到匈奴的重要性,也许就能主动和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元凤元年单于对汉朝发动了第一波攻势。

    是年,单于集结左、右贤王共计两万人,分四队攻击汉境。太长时间匈奴没有像这样主动对汉朝发动攻势而取得胜利了,估计匈奴士兵接近汉边的时候腿都发抖。结果匈奴是一触即溃,不仅损失了九千余人,连瓯脱王也成了俘虏。而汉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瓯脱王的被俘使匈奴成了惊弓之鸟,远远跑到西北部躲了起来。再也不敢到南部来放牧,生怕遭到埋伏。直到第二年才再次屯兵受降城以防备汉军。这次学乖了,先在余吾水,也就是现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支流上架起了浮桥,随时准备逃跑。

    元凤三年单于在几经侦查之后,发现酒泉、张掖等郡的兵力比较薄弱。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希望夺回河西。匈奴右贤王、犁汙王共率领四千骑兵从日勒、屋兰和番和三路发起攻击。酒泉、张掖的正规军兵力可能确实比较弱,但是民兵的实力非常强。张掖郡属下有一个当时全国最大的属国:张掖属国。张掖属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好多民族本身就是以游牧为主,骁勇善战。一声令下是指哪打哪。匈奴人实在是找错了地方。

    战争永远是双方的事,你侦查,别人也没闲着。对于匈奴可能的攻击,汉军早已从俘虏口里得到了消息。于是右贤王、犁汙王就走进了汉军的口袋阵里,只有几百人侥幸逃回。

    一系列的失利使单于陷入了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凄惨循环。和亲短期内是指望不上了。没办法单于对汉朝又采取了怀柔之计。不断地对汉朝释出善意,创造良好的双方气氛,希望逐步达成和亲的目的。

    2010-03-0218:50:25

    轮台罪己之黄雀在后

    匈奴虽然数度叩边,在汉朝这里一时是讨不到什么便宜。汉朝虽然不再出塞远征,却加强了防守,烽火台的运用日趋熟练。远远看到匈奴的大队骑兵,立马按倒消息树,十里八村的就都知道了;匈奴一走再鸣锣高呼一声“平安无事”,一切就恢复正常了。匈奴南下变成了吃力不讨好,无利可图的买卖。匈奴君臣一时不知所措。

    要不说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单于正在烦恼的时候,东部传来了更坏的消息:先单于的陵墓被考古队给发掘了。当然这个考古队是没执照的,有执照的是考古,叫研究,叫保护性发掘;没执照的叫盗墓。盗墓的主角就是东北部的乌桓人。

    同鲜卑一样,乌桓也是东胡的遗脉。冒顿击败东胡之后,东胡余部就退到了大兴安岭的乌桓山和鲜卑山,这两部人众就分别以山为名。漠北大战匈奴左贤王被击败之后,汉朝就把乌桓人迁移到上谷、渔阳等地,一方面方便管理,一方面也作为汉朝的耳目监视匈奴。并设置乌桓校尉管理相关事务。

    这些年乌桓人的生活是比较安定的,人口逐渐增加,实力也逐渐增强。实力一强就不安分了,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要搞主体性。要造反就得有钱支持,乌桓人就发掘了单于墓,不管是哪位领导总得有点啥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

    匈奴流行厚葬,单于的墓里没准真是堆满了金银财宝,也许还有很多殉葬的奴隶。但是与汉朝不同的是匈奴的墓葬是不封不树的,这一点同曹**一样。既不在墓边种树,也不积土成山,也就是不留显眼的标记。找单于的墓同找曹**墓的难度是一样的,乌桓人能够一语中的真是不可思议。正应了那句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就是挖了匈奴人的祖坟。不管墓里有没有好东西,匈奴人都无法忍受,单于就发兵两万征讨乌桓。

    正在螳螂捕蝉,双方酣战正欢的时候,一只黄雀鸣翠柳,汉朝的剿匪大军出现了。不是不打仗了吗?是不远征了,远渡大漠是不做了,送到嘴边的肥肉怎么不吃。汉军此来就是邀击匈奴。

    在汉朝边境作战,匈奴人还是加着万份小心,睡觉都争着一只眼。闻到汉军的气味,立马开溜。兵不空出,这是出来的时候领导交待的。匈奴跑了,乌桓人是跑不了,汉军一举平叛。

    从汉朝边境仓皇而去的匈奴人是连称侥幸。尤其是听到乌桓人的下场之后,更是感到后怕。短期内在这一战略方向上是没什么戏了。匈奴的目光不仅又转向了西域。

    一队使节飞马向乌孙而去。

    2010-03-0219:11:19

    "想了半天,不说。都是好朋友。天天见。

    "——

    长_远_来_看,老兄别挑理,我的按着顺序来,多谢了,欢迎常来坐坐。

    2010-03-0220:44:40

    天涯进来难得一见的好帖~~~~~~~~~

    楼主要坚持啊

    可别太监鸟~~~~~~~~~~~~——

    多谢支持,和厚爱,我一定坚持到底。欢迎常来坐坐。

    2010-03-0223:32:51

    非常感谢上輩子是西夏人老兄的支持,写西域无论如何脱离不了中原王朝。

    历史只能自己给自己写,当轮到别人给你写的时候,那就是所谓日本人/西方人的西域人的想法。

    不过这也增加了趣味性,不同的人毕竟有不同的立场。

    老兄的建议还是不错,我会好好想一想。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