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3-0719:29:17

    屯田之争之废立之间

    一石激起千层浪。解忧公主的求救信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追捧,那是真正的热贴,更是激起了少年天子的万丈豪情。整顿士马,邀击匈奴,弗陵是真想亲政,真想有所作为。但是战与不战,朝臣们是议了再议,议而不决。

    也许是太兴奋了,也许是?不久,二十岁的汉昭帝驾崩了。

    没有迹象表明是暗杀或者谋杀,就是因病不治。可是这个时间点太可疑了!弗陵十八岁行**礼,**了就应该亲政。可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皇帝暴病身亡,能不可疑吗?

    至少有两个人可以从昭帝的去世得益。

    大将军霍光,避免归政于帝;

    广陵王刘胥,有很大的机会成为新皇帝。事实上,有众多大臣拥护,如果不是霍光坚决反对,刘胥必然成为新帝;

    可是毕竟只是可疑而已,即使昭帝真的是被谋杀,也找不到任何证据!那么只有三种可能:汉昭帝是自然死亡;被谋杀,但做得天衣无缝;被谋杀,后来者帮助掩盖了事实。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以至于皇帝的陵寝还没有修好,不得不加班加点。更烦心的不是皇帝去世了,而是皇帝太年轻没有后代,谁来继承皇位?

    汉武帝的儿子就剩下广陵王刘胥了。刘胥是孔武有力,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斗兽,可不是网络虚拟游戏,人家那是面对面的勇斗狼虫虎豹。上阵打仗没准是把好手,当皇帝欠缺的太多。否则汉武帝为啥要立幼小的弗陵哪?估计汉武帝也怕自己这个宝贝儿子那天被熊瞎子拍坏了。但是群臣都认为该立刘胥,如果不是霍光借助朗有的上书找到理论依据,刘胥这个皇帝当定了。是呀,文王就曾经舍弃长子伯邑考而立武王为君,废长立幼也是不是不能考虑的。

    当然群臣同霍光的想法是不同的。群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从而结束霍光的专权,霍光需要一个好控制的皇帝,进而继续辅政。细想起来这个郎有很可能就是霍光的托。

    霍光选中的幸运儿就是昌邑哀王之子刘贺。

    刘贺时年十八岁,在封国的时候就是有名的放纵不羁,喜欢玩乐、郊游,不爱读书。这也符合他的年龄特征,十几岁的孩子嘛,爱玩是天性。汉武帝当年不也是天天围猎吗?

    登基之后,据说刘贺品性不改,于二十七天之后被废,也算放了一个卫星。

    霍光在奏请废除刘贺的奏章中列举了许多事例,诸如,废弃礼仪,大丧期间不肯吃素;被封为皇太子后,还偷着买烧鸡、烤猪等熟食吃;**乱后宫肆意游戏;等等等等。还说他二十七天内就发了1127件征召令,这有点匪夷所思,每天得发多少件?还有时间干别的吗?

    吊诡的是既然知道刘贺在封国就放纵不羁,为什么不选择其他人哪?已经立刘贺为帝,为什么要以同样的理由将其废掉哪?刘贺退位后说了一句话,道破了天机:我愚蠢,不足以担当大任。刘贺认为自己是因为愚蠢而失掉帝位,而不是因为别的。

    刘贺确实是玩乐了二十七天。可是这二十七天中,刘贺还是做了几件不同寻常的事。

    第一件将原昌邑国官吏全部征召到长安,很多人破格走上了领导岗位。这说明刘贺不忘旧情,而且并不相信在京的官员,要建立自己的班底。

    第二件将原昌邑国相安乐任命为长乐宫卫尉。如果说第一件还有鸡犬升天的味道,这一件绝对是战略举动。当时的汉朝最尊贵的就是皇太后,诸如吕太后、窦太后都是一言九鼎。皇太后居住在长乐宫,此举意图控制皇太后。胁太后以令群官。

    第三件夜晚单独接见其姐夫昌邑关内侯,密谋什么不得而知。

    第四件在举行祭祀宗庙的大礼之前,就派出使节,以三牛、三羊、三猪的祭祀大礼祭祀其父昌邑哀王的陵庙,还自称‘嗣子皇帝’。这是最遭忌的,也是被废罪状之中最能摆上台面的。刘贺被封为皇太子,进而继承皇位,就是汉昭帝的后代,是不能祭祀亲爹的。

    第五件“变易节上黄旄以赤”,节,就是符节,是汉朝发兵的四大信物之一:虎符、节、羽檄、诏书。汉节是竹子做成的,上面装饰旄牛尾,共有三重,最初的颜色是赤色的。巫盅案的时候,卫太子用符节调兵,汉武帝就在第一重之上加黄旄以使卫太子手中的符节失效。现在,刘贺又把它改回了赤色,是想让谁手里的符节失效哪?这就有点图穷匕见的意思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为什么还让霍光抢了先,真是让人费解。

    这几件事告诉我们,刘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荒**无度,顶多是一个蹩脚的韬光隐晦者。如果说在封国内刘贺确实是玩乐无度,那么入宫之后是不是一种韬晦哪?不得而知,历史没有给他继续表演的机会。

    若干年后有人问过刘贺,当时为什么不控制住内宫,斩杀霍光,而听凭他们处置哪?刘贺的回答很简单:那时太年轻!

    霍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秉明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外孙女之后,走足了程序,名正言顺的废掉了刘贺。

    可是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皇帝在哪里?

    2010-03-0818:55:29

    屯田之争之公孙病已

    现在霍光是一脑门子官司,选谁为帝真是头痛死了。刚刚废了一帝,如果再选不好怎么办?一为之甚,其可再呼?真若如此的话,奸臣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这时候,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上书向霍光推荐了一个人:皇曾孙刘病已。

    公孙病已立!病已终于现身了。

    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的孙子。且住,卫太子一家不是在巫盅案后被害了吗?卫太子一家的确都死在巫盅案,只剩下刚刚生下几个月的皇曾孙。当时丙吉受昭审理巫盅案,看到这个情景非常同情皇曾孙,就找了几个女犯人做奶妈,将他养在了监狱内。

    后来几经辗转流落到民间,先由他祖母史家抚养,后来汉武帝诏令由掖庭抚养,并正式登入皇籍。其间叠遇险情,如果没有丙吉的呵护,实在难以保全。还是住在监狱的时候,有会望气的人向汉武帝禀报,长安监狱之中有天子气。哪有那么多会望气的,这就是有人要斩草除根。汉武帝是大吃一惊,还真信了。随后下令斩杀长安监狱的所有犯人。丙吉硬是关闭大门不让传召的进来,寻常人都不能乱杀,何况是皇曾孙?汉武帝闻讯大悟,也因此而大赦天下,皇曾孙以及同狱犯人才得以保全。

    现在,皇曾孙已经十八岁了,并且娶妻许氏,就住在长安。靠着老丈人许家,外祖母史家以及许多好心人的帮助,皇曾孙跟随东海人中翁学习《诗经》,那是相当的好学。当然也喜欢游侠玩乐,斗鸡走狗,年轻人吗?哪有少年不轻狂。

    不仅丙吉看好皇曾孙,很多人都认为皇曾孙可堪大任。汉昭帝还在世的时候,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弟弟张贺就曾经几次向安世提到皇曾孙品貌不凡,可见当时知道皇曾孙的人不在少数。作为主要的辅政大臣、当家人霍光,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知道皇曾孙的存在。皇曾孙的辈分比刘贺低了一辈,而且当时在民间,这也许是他不能成为第一候选人的原因。现在,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皇曾孙的条件是十分理想。做为汉武帝的嫡系子孙,继承大统是明正言顺;来自于民间,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会对朝局产生冲击;而且也可以借卫太子的声望笼络人心。于是,元平元年秋,在与丞相等同僚协商之后,霍光奏请皇太后,由刘病已继承汉统为汉宣帝,改元本始。

    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拜祭汉高祖。由霍光陪同汉宣帝同车前往,宣帝登上车的时候,一股寒气涌上心头,如芒在背,这就是莫名的恐惧。怕什么哪?车上也没有坏人,只有霍光。由平民一步登天,刘病已真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前有车后有辙,一步走错做回平民也不可得,焉能不怕?

    同年霍光正式请求归政于皇帝,汉宣帝是坚辞不受。一句话,时机不成熟。霍光也许是真想归政于天子,可是霍氏一门都在朝廷担任要职,盘根错节,岂是一句归政就归的了得?!也许霍光只是做个姿态而已。无论如何,汉宣帝是不敢承受的。

    等待,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而霍光也就此借坡下驴,坦然受之。凡事先秉霍光,再回汉宣帝。霍光对汉室是忠心耿耿,勤勉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弄权,不恋栈。汉昭帝十四岁就可以明辨是非,识破上官粲的诡计;汉宣帝也已经是十八岁的人了,霍光有什么理由不归政于天子哪?

    一为之甚,不可再呼!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