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2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0317:54:35

    孤家寡人

    哀章的铜匣子给王莽找到了摆脱“假皇帝”的理论依据,把王莽推上了真皇帝的宝座,也给王莽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在哀章的铜匣子还有一个应符命的新朝大臣名单,这里面包括一些王莽的亲信,也包括哀章本人。为了强调吉利、喜庆,哀章还添加了一些好听的名字,比如王盛、王兴。多吉利、多喜庆,可也让王莽同学抓狂。不用不行,用就是近乎儿戏、沐猴而冠。

    没办法,找吧!一找就找到一大堆,不唯一。此前,王莽有过命令禁止取双字名,全部用单字,重名重姓的遍地都是。在京城里就找到十几个王盛、十几个王兴。选哪个?一个挺严肃的事,搞得像选秀。君臣也有办法,经过多轮相面,终于确定了卖饼的王盛、看城门的王兴为符命大臣。一步登天,别人看了能不眼热吗?尤其是那些跟随王莽多年的所谓功臣,竟然与卖饼儿为伍,老不平衡了。不满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新朝初立,功臣们争功也很正常。但是王莽与其他人不同,当了皇帝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不到享受的时候。下面还有改革攻坚的重任需要完成,客观上需要王莽有一个强有力的、稳定的官僚队伍。什么样的改革离开强有力的行政团队都不行。

    客观地说王莽对吏治还是有一定研究的。居摄年间王莽还是假皇帝的时候,就推行了退休政策。凡是年薪两千石以上的干部,也就是现在省部级的干部,可以选择年老退休。退休之后,保留原工资待遇的三分之一。这种政策就是放在现在也不落后,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年老多病的退下去,给年轻人腾出位子。如果照这个路子走下去,还是大有可为的。

    可是登基之后,王莽同学的心态变了,王莽同高级官员的关系变得很尴尬。由于自身经历的原因,王莽非常怕臣下擅权,啥事都自己干,而且也真能干,经常一干就干到天明也不觉得累。这个皇帝当的着实不易,可以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容易吗?

    可是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总得有个帮手不是。王莽不依靠尚书省的高级官员,必然要依靠宦官做事。管钱粮的重要职位都由宦官担任,各地来的奏折、上书也都有宦官帮着处理。上书省的官员乐得清闲,啥事也不管。政府基本上就停摆了,摆也是向坏的方向摆。

    在王莽同学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制度,制度制定之后天下自然会太平。于是同众臣僚夜以继日的研究《六经》,一切都要有出处,要符合经典。皇帝净忙着书本上的东西,写论文准备博考,必然要耽误俗务。贪官污吏正好上下其手,乐得逍遥。

    王莽还规定在规章制度正式出台之前不给各级官员发工资。等到天凤二年五月,王莽又下诏可以开工资了,但是工资额要减少。全国官员分成十五级,最低级官员年薪一年才六十六斛;而且要同业绩挂钩。一斛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家里人口多就不够吃。遇到天灾**,官员的俸禄都要受影响,而且计算公式还相当繁琐,不是一眼就知道自己挣多少钱。这还了得,人总要吃饭,那时候万里当官只为财,各级官员的反映可想而知。王公贵族还好办,对于基层官员来说简直就是逼良为贪。

    当然好干部啥时候都有,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不可救药,忧国忧民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是认同王莽的理念,有的则是不希望国家陷入动乱。但是这些人的建议正确与否是由王莽同学来决定的。一个人太聪明了、学问太高了,往往就会很固执,王莽同学就是这样。是呀,王莽同学的新政都有出处,都是按典籍而来,哪那么容易就认错。这样事情就愈发不可收拾了。

    随着改革的深入,王莽的货币改革、五均六箢等经济政策也逐步出台。同时,王莽的正名运动也逐步展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