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4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2217:42:48

    男人哭吧,不是罪

    明月悠悠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京师长安的王莽同学是酒入愁肠愁更愁,眼看江水向东流。王莽同学真是不明白,人间的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自己走了这一条?王莽同学更是想不通,为了这个国家自己是呕心沥血,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桥,起五更爬半夜,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点空。

    昆阳之战使王莽伤透了心,折了老本了。更始皇帝刘玄那边是传檄而定,虽然那些人不一定是真要听刘玄的,肯定是不听自己的了;自己这边是众叛亲离,正是十五年前将自己推上领导岗位的那些人,在关外对自己的耀武扬威,一心要把自己从皇帝宝座上赶下去。王莽是真正体会到了民意如水清悠悠,看不见、摸不着,剪不断、理还乱。

    更使王莽感到失望的是最危险的敌人刘秀终于跳了出来。先是南阳的刘秀搬光了自己的家底,现在身边的刘秀也向自己拔出了屠刀。更始元年七月,卫将军王涉、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等人居然要密谋劫持王莽,投降更始皇帝。幸亏王莽同学的人缘还不错,关键时刻孙伋反正,要不然堂堂新朝皇帝被劫持当了人质,王莽这个人就丢大了。

    不过王莽现在已经顾不上丢人了,这个打击太大了,致使王莽夜不能寐。整夜捧着兵书战策,是书声朗朗,似乎又回到了红袖挑灯夜读书,风吹寒墨到五更的当年。还是当年好,当年空有报国志,现在只有伤心泪。

    刘玄的大军已经抵挡不住了。刘玄的定国上公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一路几乎是兵不染刃。转眼就快到长安城外了。怎么办?王莽是束手无策。杀个鸡王莽都不行,何况是杀人,国有疑难可问谁?关键时刻王莽新任命的大司空催发给出了个主意:“古者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宜告天以求救”。哭吧,求求老天没准有用。

    于是王莽来到南郊,向老天汇报了自己这些年的工作,之后是仰天痛哭,王莽是真伤心了。这些年的郁闷是一泻而出。哭是没有用的,如果有用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亡国之君了。这一点王莽同学很清楚,只不过是聊以发泄罢了。

    很快大军四面云集长安,从宣德门杀入,长安城内火起。王邑是且战且退,军士死伤殆尽,众人保着王莽一步步退到了渐台。追兵是尾随而至,杀声阵阵,围得是水泻不通。短兵相接,场面是一片混乱。没人知道在这最后的时刻王莽同学想的是什么,是悲、是怒,是茫然?是无奈?也许已经神游天外。伴随着王莽同学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的有王邑父子,有对王莽崇拜无比的近千名儒生、官员,有那些曾经对王莽无比热爱的更始官兵,有那些王莽想要拯救的天下苍生

    改革者是艰辛的,前路有数不清的荆棘,趟不完的险滩;

    改革者是幸运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现实中追求自己的理想;

    改革者是无奈的,就像跳高运动员,失败也许才是唯一的终点;

    改革者应该是理想的,理想就是梦想,就是未来的乐土;

    改革者应该是现实的,理想的花朵还要现实土壤的滋润;

    历时十五年的王莽改制以悲剧结束了,是闹剧,还是悲壮,众说纷纭。还是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王莽不平凡的一生。

    少年丧父享孤贫,深夜读书到天明;

    师事陈参学礼经,折节向士一儒生。

    二十三岁初入仕途,

    三十八岁以大司马辅政,

    四十三岁东山再起再次成为大司马辅政;

    四十六岁成为安汉公;

    四十九岁加号宰衡,加九锡;

    五十岁成为摄皇帝;

    五十三岁正式称帝,国号“新”,自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周礼改制。

    现在,六十八岁了,日薄西山,兵临城下。王莽带着他的梦想,带着始终追随着他的众多儒生,被那些他想要拯救的黎民送到了另一个世界。理想主义的王莽,极端主义的失败,现实主义的胜利?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