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6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1417:26:29

    和谐社会

    刘秀这个看似光低头拉车,不抬眼看世界的老农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居然已经安排了汉朝周边大部分的主要捣乱者。且看我们一个一个道来。

    正北面是南匈奴,这支肥羊已经被绑起来送到了厨房,下一步就是怎么吃的问题了。是红烧、还是清蒸,不管用什么办法,汉朝是决定开吃了。也不管是不是能消化得了,也是骑虎难下,不吃也得吃。这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主动吃这么大的肥羊,估计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北面的乌桓鲜卑已经被安排妥了,就用了一个字:钱。又是收买,收买怎么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就是现在对贫困地区也得有政策扶植,这就是当年的扶贫款。刘秀可以说抓住了矛盾的根本,那就是解决这些少数民族贫乏的物质生活很重要。也算是中央政府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怀。

    说是用钱收买,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一个是有钱也不一定送得出去,也得看人家敢不敢要;一个是给钱能不能产生作用预期的效果。建武二十五年汉朝的一文一武从角度方向作出了相同的判断。

    一个就是在洛阳的专家班彪,班彪也真是多才啥事都懂。当时以郝旦为首的九百多辽西乌桓首领主动要求内附,这就是一件大事,刘秀是不吝王侯之赏。随后就把他们安置在塞内,靠近边境的地方。看似很好,安定了生活,又可以帮助汉朝守边,利人利己。但是还差一项,就是班彪建议的要加强管理,重新设置护乌桓都尉。加强管理钱才花的有的放矢,才能把乌桓引导向我们需要的方向。

    另一个就是那位辽东太守猛人蔡彤。蔡彤虽然猛,却不粗,要不然刘秀也不会把他放在那么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地方。虽然蔡彤砍得鲜卑不敢入塞,问题并没有解决,鲜卑人还不如乌桓,生活的自理能力更差。自力更生基本没有,生活必需品除了用猎物交易,就靠抢。

    蔡彤把他们打跑之后,又把他们召回来。又给钱、又给东西,要求只有一个时刻听从党召唤。感动得鲜卑人真是发自内心,披肝沥胆,纷纷表示要上前线为国效力。那还不简单,西北边就是匈奴,随便砍吧。很快大部分鲜卑部落就团结到了中央政府周围,在护乌桓都尉的领导下安居乐业。

    还有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我们也得提一提:西羌。羌人分两种:已经加入汉朝的叫保塞西羌,还有一些继续在外面游牧的叫非保塞羌。保塞羌的生活方式与鲜卑、乌桓这些是大不相同,很早就与当地的汉人混居了。混居不是很好吗?互相都熟悉,容忍度就高,但是混得太厉害了,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羌人也跟着造反起哄。天下大乱还不让人家也凑凑热闹?同样是少数民族,在河西的就没造反,反而过得挺舒坦。问题出在哪?多给点钱不就行了嘛。羌人的问题钱还真解决不了,钱也不是万能的。

    不好意思,还是班彪同志站出来给大家授业、解惑、答疑。放在现在班彪同志得捞多少外快,得开多少补习班。心静如水才能保持理智,淡泊名利才是智慧的源泉,知识有价,智慧难量。人家班彪是没事写书,有事发言,就是不搂钱。

    混居没啥不好,但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语言。在国外住过的朋友如果英语不好的话肯定都有同感,总有受欺负的感觉,啥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汉朝的羌人就是这样的感觉,而且不是感觉受欺负,就是受欺负。一些小吏,甚至是一些官员,就是欺负羌人语言不通,明摆着是欺负人,或者干脆就是歧视、剥削。

    那为啥不办个汉语培训班?官员们也是振振有词,联合国不是说了了吗,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怎么能强迫人家学汉语?羌人也是一肚子气,不学汉语永远进入不了主流,永远被边缘化。这就是班彪同志所揭示的羌人的问题。可是,班彪同志也没有开出有效的药方,还是老方子,给羌人搞个父母官,设置护羌校尉。好像护啥校尉的真成了鸡血,可以打鸡血治百病。

    索性羌人的问题被暂时抑制住了。刘秀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全才马援。从建武十三年平定羌乱开始,马援在西羌工作了六、七年,恩威并施,政策还很到位,羌人的问题是暂时被压制住了。但是地雷是埋下了,埋得还很深。

    现在能够掀起点波浪的就剩下了北匈奴。不过在汉明帝刚登基这几年,北匈奴还真很老实,没有什么过激言论。北匈奴学好了,弃恶从善、改邪归正了?不是,北匈奴接受了班彪的建议。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于阗初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