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6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1-1009:20:59

    父子英雄

    救是不救?

    不救吧,眼瞅着武威就是危在旦夕。武威一丢,西平、武威、张掖就连成一片了,曹魏在黄河以西就没有什么象样的据点了;救吧,一旦有个闪失,金城也就危险了。在苏则召开的军事研讨会上,众人的一致意见是持重,等待朝廷派大军清剿。

    当时曹魏还是有一支部队在金城的,那就是郝昭、魏平先部,但是圣上有令不得西渡黄河。这二位的任务是保证金城的安全。

    等待朝廷派大军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稳当,但是却不是万全之策。趁着敌人刚刚联合,各方关系还在磨合期的时候给予迎头痛击,很可能联合就此瓦解。主将苏则是力主尽快实施攻击,也算打个措手不及。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说领兵在外要有主观能动性,根据战场的情况采取机断措施。胜了,那就是勇敢机智;败了,就是盲目出击。只有结果才能说明一切,敢于将在外不受君命的都是能人。

    苏则说服了郝、魏二将以及与会的羌人首领。很快援军就与武威太守毋丘兴兵合一处了,随后连兵进攻武威西部的张掖。

    这个时候又来了一支援兵,谁呀?西平的麹演。麹演不是叛军吗?哪有啥呀,换上马夹不就变成好人了吗?

    西平郡就在现在的西宁市附近,在金城的西部。西平与张掖之间正是武威郡。说是叛军三军联合了,但是地理上还是被武威郡给隔开了,所以叛军才要进攻武威。现在苏则解了武威之围,叛军就彻底被分割了。麹演此来就想施个诈降计之类的东西,来个乱中取胜。没成想苏则计高一招,麹演变成了送货上门。

    张掖的张进没料到平叛大军来得如此之快,赶紧向西面酒泉的黄进求救。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黄进也在水深火热之中。给黄进带来麻烦的就是没有太守的敦煌。

    前面我们提到过敦煌二十多年没有太守,不仅没有太守,连副太守也没有,但是这日子还得过。没办法,敦煌人就推举功曹张恭主持郡内的工作。功曹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秘书、助理之类的职务。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张恭是“素有学行,郡人推行长史事”,也就是又有学问,品行还不错,被大家推举出来做个领头人。至于郡里的人,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有点势力的,是不是真的听张恭的就很难说了。没准张恭还得靠他们的支持来维持局面。

    张恭这个官顶多也就是个维持会长的脚色。虽然张恭做的也是象模象样的,是恩信甚著,应该也是很得民心。然而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张恭就派自己的儿子张就东行去拜见曹**,请求派个太守来。

    要不说这人就是不一样,那边河西几个郡把太守赶跑了要自立为王,这边还主动请求派领导,这差别得有多大。一看这张恭父子就是实诚人。

    张就走到酒泉就走不动了,被黄进给困住了。在黄进看来这不是脑袋有虫吗?哪有放着官不做要让给别人的?小黄同学很希望与张恭父子联合起来对抗各路讨逆大军,成功了一人弄个太守当当。

    道不同不相为谋,张就同学还是很硬气。要么你放我东行,要么你砍了我,回敦煌是万万不行,任务没完成。黄进拿张就真没有啥办法,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拿啥都吓唬不住,也就只好关起来了事。

    为啥不杀了?杀了不就把路堵死了吗?留着没准以后还是一个谈判的筹码。

    关到监狱里张就同学也不老实,不仅说服了狱卒给老父写了一封信,还套出了不少情报。信里不仅通报了新太守要来的消息,还写得有点慷慨激昂的。中心意思就是让老父亲不要惦记自己,对叛逆是不能手软。

    张恭接到信是怎么样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张恭很快就发兵讨伐黄进。那位说了连一点父子之情都不念?不是不念父子之情,张恭想得很清楚。儿子被黄进抓去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最后怎么样就看天命了。既然不能与黄进同流合污,就只有放手一搏。

    张恭是兵分两路,一路二百铁骑沿酒泉边塞向东迎接新太守尹奉,另一路由弟弟张华做先锋,自己为后和进攻酒泉郡的沙头、乾齐二县。此时苏则的大军正在进攻张掖,无形中就成了两路夹击、东西对进了。张掖的张进还希望酒泉的黄进能拉兄弟一把,哪知道黄进也是泥菩萨过河。黄进一思量时机不对,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一着急就跑到金城投降了。

    至此河西的混乱就彻底平定了。接下来自然就是论功行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张恭被封为关内侯,拜西域戊己校尉,出屯高昌壁。张恭成为曹魏第一位挺进西域的官员。估计也就是在稍晚些时候,曹魏也派出了西域长史在楼兰城屯田积谷,开始了全面进入西域的历程。

    要说西域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直没有断。汉献帝元康元年(公元220年),也就是曹丕正式称帝前几个月,焉耆、于阗进贡的使者已经到了魏都。说是来给曹丕庆贺的也不为过,时机正合适。

    曹魏的势力直达玉门关之外以后,这些西域国家来得就可以更勤了。太和元年(公元227年)的时候焉耆王还正式送子入侍,恢复了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

    而商路一旦开通,西域的商人是蜂拥而至,泥沙俱下。按照书上的说法西域大多数国家都纷纷前来朝贡,这话虽然有点玄,但是临近的鄯善、龟兹、于阗等国却是经常派人来。多到了使人心烦的程度,关键还是真假难辨,以朝贡之名、行贸易之实。花点冤枉钱倒是小事,吃亏上当总是福。但是上当多了让胡人耻笑,这些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丢人现眼是大事。以至于当时曹魏的外交部长崔林还特意发了一个文件,希望敦煌有关部门要把好关,严禁假冒伪劣使者入关,然而也是防不胜防。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阳关外的支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