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9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2-0508:13:34

    我回来了(上)

    不过现在说领有西域多少有点言过其实,以焉耆为首的西域各国并没有真正臣服。尤其是张骏引荐他们拜见了比张骏更牛的中原霸主石勒之后,这些人的心态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变化。貌似强大的前凉也是别人的臣属,并不值得尊重。所以说张骏允许西域各国的使臣觐见石勒是一把双刃剑,既向石勒示了强,也使自己在西域各国面前漏了底。双方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就是疙疙瘩瘩。

    对于这些东西张骏是一直挂在心上,可是直到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才找到了出兵的机会。

    不是张骏对西域不关心,帅哥太忙。这回可不是忙着泡妞,现在帅哥是有理想、有抱负,要趁着天下纷纷攘攘的有利时机扩张一下。那就往西域杀吧,那正合适。在张骏看来西域已经是盛到碗里的肉了,没人同自己抢,不着急。况且张骏也是有顾虑,大军远征,如果后赵乘虚而入那就是鸡飞蛋打,哭都找不到调。

    让张骏梦思魂绕的是秦州和雍州,顺便也把东部边境推到长安附近。这就要从石勒的口里拔牙。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找个帮手。东晋王朝就是最合适的对象,那就要建立与东晋的沟通渠道,这可是个高难度的任务。

    可能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通过氐族杨难敌控制的仇池政权,经梁州或者汉中到达东晋。杨难敌原先向刘曜称臣,张骏不认识杨难敌,借道基本不可能。另一条路是通过李雄控制的成汉,经益州到东晋。也不太可能,以前吃过闭门羹。

    不过总算办过事,有点交情,张骏决定做做李雄的工作。先向李雄称臣,然后借道。李雄的回答还是很干脆,称臣,很好、很好,值得表扬,口头嘉奖一次;借道,不行。嗨,瞎子点灯白费蜡。不行,工作还得做,要细致入微、要做到家。好说歹说,李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

    连来带去几年就过去了,直到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张骏与东晋才正式建立联系。一路通,路路通,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仇池向东晋称臣,这下好了,可以畅通无阻了。联系是建立起来了,但是张骏还是留了一手,只称臣不奉正塑。也就是说还用西晋的年号。

    也就是在这一年,东晋进封张骏为大将军,都督陕西、雍、秦、凉州诸军事。雍、秦名义上就归了张骏了。随后,张骏派遣参军鞠护前往东晋希望共讨国贼,实现中兴。等到东晋接到张骏的奏折的时候已经是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了。对于张骏的建议东晋是泥牛入海,根本没啥反映。偏安江南也挺不错的,况且后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别没事找事。

    不过东晋如何回答都不重要了,张骏已经找到了契机。东方的后赵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石勒在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去世之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石弘。临死前是千叮咛、万嘱咐,要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互相残杀传染病的能力。不说还好,一说等于给大家提了醒了。

    问题主要出在石虎身上。男儿到死心如铁,这句话描写石虎是恰如其分。石虎是生性残暴、杀人如麻,还嫉妒,看谁比自己强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快。不过,打仗是块好料,为后赵东挡西杀立下汗马功劳,随之权力也越来越大。石勒前脚走,石虎后脚就动了手。废了石弘,咸康元年(公元335年)自立为王。不过很奇怪,没有称皇帝,而称居摄赵天王。

    大权在握之后,石虎就开始了折腾。张骏就趁着这个空档,兵发西域,领兵的主将叫杨宣。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我回来了(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