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5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1708:49:54

    第七章巨变

    脆弱的平衡

    自从刘勃勃自立山头开始,姚兴同学的日子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刘勃勃是真能打,游击战术使的是炉火纯熟。不筑墙、广积粮、早称王。整个运筹与别人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超常规,反其道而行之。要饭的打狗还得有个墙角,刘勃勃完全不要根据地。要**干啥?**不就是休息用的吗?刘勃勃不需要休息,需要的是不断的战斗。

    整天东游西荡,东一榔头,西一棒棰,每一下可都打在姚兴同学的身上。比较起来姚兴同学也算是一个大块头,在刘勃勃的战术面前是一筹莫展。姚同学也不是不想剿匪,只是找不着,想决战都没有机会。即使机会出现了也不是自己的,结果匪是越剿越多。刘勃勃像是滚雪球一样,实力越来越强。姚兴是越来越萎缩。到公元413年的时候,刘勃勃换了招子,实力积累得差不多了,也得找个地方坐一会儿了,**还是不能不要。这一年刘勃勃开始兴建统万城。统万、统万,刘勃勃就是要君临万邦、统一天下。事业心还很强。

    既然都要一统天下了,就不能姓刘了,跟不上形势了。刘勃勃给自己起了个新姓,姓名不就是个符号嘛,叫啥不一样,得起一个与自己志向差不多的名字,才对得起现在这个心情。从此刘勃勃有了个新名字,赫连勃勃。从现在开始赫连勃勃不再是流寇了,也有家了,要登堂入室,与各位领导分庭抗礼了。

    偏偏在这个较劲的时候,屋漏偏遇连阴雨,姚兴同学的身子骨感觉不大好。都是补药惹的祸,流行嘛,堂堂一国之君也不能不赶这个时髦。太土了也不行啊。这是第二个遭受寒食散摧残的一国之君。假药真是害死人。这边姚兴同学刚刚表现出要去极乐世界的苗头,姚家的这些好儿子就开始跃跃欲试。人都说富不过五代,在这一段历史中,皇帝家的运气一般不超过三代。看起来姚家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看着自己这个邻居的一脸倒霉相,北魏的拓跋嗣同学也是浮想联翩。是上去踏上亿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还是伸出小手拉兄弟一把也颇让拓跋嗣踌躇了一阵子。想来想去拓跋嗣觉得还是得学一回雷锋,落井下石怎么着听起来也不好听。况且身边有刘勃勃这个恶魔,即使能够打败姚兴,自己也不一定占到便宜,没准是为人作嫁几时休。

    大檀、柔然、北燕,单独拿出来哪一个都不是北魏的对手,不过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拓跋嗣也不得不掂量掂量。那位说了,大檀那么好说话能主动与刘勃勃结盟?历史上到没有记载大檀与刘勃勃的结盟活动,不过刘勃勃与北燕是盟友。两个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怎么联系哪?通过北魏是不可能了,肯定是大檀给提供了方便。

    面对这种情况,拓跋嗣也需要一个盟友,正在苦难之中的姚兴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选择。公元415年拓跋嗣主动派出求亲使团求娶姚兴的女儿。两家结成牢固的战斗友谊,吓唬吓唬可能的坏人。亲事一成,拓跋嗣的西南部是相对安全了。

    这个动议也是深合姚兴的朕心。在政权即将交接之际能抓到这样一颗救命稻草,姚兴也是喜出望外。哪有不准之理?只要渡过这个难关,等待新任领导把关系理顺了,后秦还是后秦。算盘打得丁当响,可惜一股东南风吹来把姚兴的美梦吹了个烟消云散。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在劫难逃

    2011-02-1808:23:01

    在劫难逃

    掀起这股东南风的就是这部书里一直隐隐存在着,又一直没有上得了台面的东晋。转眼间司马家跑到江南已经不少日子了。还不错皇帝位一直是司马家的人把持着,就是说话不太算数。权力基本上都在权臣手上,现在主持日常工作的权臣姓刘,名裕,字德舆,小字寄奴。

    刘裕是这一时期江南不世出的英雄。出身贫寒,早年是落魄不修廉隅。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穷也就讲不了那么多文雅的东西了。不过刘裕同学事业心比较强,不甘于现状,总想着一步登天。啥来钱快干啥,最喜欢的就是赌博,爱赌、敢赌,就是赌品不大好,输了不给钱。主要是赌得太大,真是没钱给。

    后来觉得的赌钱还不够刺激,还是赌命痛快。正赶上国家平叛,刘裕就参加了当时的北府军。这个职业找对了,充分发挥了刘裕的才干。今天打这个,明天平那个,也难怪司马家的宝座总有人惦记着不打不行。逐渐刘裕就以卫道者的姿态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扶植东晋王朝也是出了大力的,堪称忠臣。不过这个忠臣得画引号。

    北魏名臣崔皓对刘裕有个评价,“王猛是后秦苻坚的管仲,慕容恪是前燕的霍光,刘裕是东晋的曹**”。曹**那是白面奸臣的代名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就是曹丕篡汉。把刘裕比成曹**可不是什么好词,最起码不是景德镇的瓷。当权臣的势力、权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都想到皇帝宝座上坐一坐。刘裕也不列外。

    要想使自己的权力、势力达到这种程度最简单的就是北伐。这一招被很多人用过,当年的桓温就曾经一直打到长安。北伐就是东晋权臣的进修班,不经过北伐难以进入权臣的超一流行列,北伐的失败也意味着被淘汰出局。当年桓温、殷浩争权,殷浩北伐失败直接就靠边站了。

    现在虽然与刘裕争权的几乎没有,刘裕也得北伐镀镀金。

    公元416年刘裕决定兵分五路灭后秦。注意不是讨伐,而是消灭。刘裕对形势看得很准,分析得也很透,关键是刘裕与姚兴同志交过手。深深的体会到了姚兴同学外强中干的反动本质。

    这是刘裕第二次北伐,前几年刘裕第一次北伐就灭亡了南燕。南燕与后秦同在中原,唇齿相依,又说唇亡齿寒。南燕的慕容家就向后秦求救。当时是公元409年,正是刘勃勃起兵不久的时候。姚兴是真想、真想,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可是敌军的阻击太顽强,姚兴也是无可奈何。担任阻击任务的毫无疑问就是刘勃勃先生。

    帮不了钱场,也得帮个人场,姚兴就派出使节想要挟一把。估计姚兴同学不知道刘裕小时候是干啥的,要知道刘裕是赌徒出身,姚兴就不会红口白牙吓唬人。结果不仅没吓唬住刘裕,还把自己将住了。刘裕让姚兴撒马过来,大战三百回合。姚兴是真想去,真去不了。

    一晃是几年过去了,公元416年正是好时候。三月姚兴病逝,刚登基的太子姚泓板凳还没捂热乎,当年八月刘裕的大军就开出来了。好歹让姚泓烧了三七,过了百天,也算讲够了仁义。五路大军是浩浩荡荡,水陆并进,刘裕展开了自己的镀金之旅。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英雄所见略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