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8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2407:12:47

    喜筵之后(上)

    一不小心,沮渠牧犍就成了北魏的驸马了。被和谐了。

    愿意不愿意都得办,还得大**大办,可劲地花银子。从这年十月开始折腾,一直到年底,终于搞定了。方方面面都满意,礼节、称呼都定下了。送亲使者李顺是累得够呛。真是不容易。

    年底,李顺回到平城,少不了要向主要领导汇报一下北凉的情况,描述一下婚礼的盛大、奢侈。拓跋焘对这些还真不感兴趣,主要领导急着与李顺单独谈一谈。

    下朝之后,君臣二人来到侧殿,就两个人,交交心。哪成想,主要领导的第一句话就把李顺吓着了。

    “孤想兵发河西,你看现在的时机如何?”

    啊?刚刚结亲就要翻脸?这也是当年李顺的建议,蒙逊去世之后,时机一成熟就消灭北凉。在拓跋焘看来现在时机就成熟了。蒙逊已经死了,东北的北燕已经被消灭了。没啥别的紧要工作了,正是收拾北凉的时机。而且刚刚结完亲,北凉从上到下一定想不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甚合兵法。至于武威公主怎么办,那就只有服从大局了。

    按说这个时机虽然不能说特别好,也是不错,想打仗什么时候都是好时机。不过李顺还真不想让拓跋焘这个时候出兵河西。咋了?

    李顺这个出使河西专业户也已经被和谐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吃人的口短,拿人的手短。李顺是手也短,嘴也短。数次出使河西,沮渠牧犍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地往李顺的口袋里头装。接下来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现在听到主要领导要出兵河西,李顺有点犯难。当初约定的出兵河西的条件基本都具备了,这个理由实在不好找。不过也难不倒李顺。聪明人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然国家戎车屡动,士马疲劳,西征之义,请俟它年。”

    李顺这个主意还真是不错,士马劳顿,再频频用兵不就成了穷兵黩武了吗?拓跋焘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得爱惜民力,得有张有弛。

    好!不打河西了,打柔然。

    第二年五月,拓跋焘决定兵分三路讨伐柔然。拓跋焘这就陷入了逻辑混乱了,既然打河西是穷兵黩武,难道打柔然就不是吗?人在局中,拓跋焘还真没意识到。

    五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当年拓跋焘就是在这个季节出兵攻打大檀。现在是故技重演,拓跋焘也是信心满满。

    乐平王拓跋丕、永昌王拓跋健各领十五员大将分别从东、西两道出击。如果每员大将带五千人,总计就是十五万。再加上拓跋焘亲自率领的中军,全军得在三十万上下。

    大漠之上只见北魏军队是往来冲突、纵横驰骋,确确实实又成了一回大漠的主角。当然北魏军队一直是大漠的主角,不过这一次比较特殊,只有主角没有配角。不仅没有配角,连跑龙套的也没有。拓跋焘率领大军一直杀到浚稽山,再向北到天山,一个柔然人也没看到,甚至连兔子也没看到。

    这一年漠北大旱,吴提可汗早就领着部众跑得无影无踪了。拓跋焘这一拳就打空了,连腰也闪着了。大漠上干旱,草枯树黄,拓跋焘这三十万人吃啥、喝啥?北魏士兵、军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拓跋焘是怏怏而回,可是这个坏消息却传遍了草原。越传越神,传到最后就是吴提不费一刀一枪,巧用天时就使北魏遭受重大损失,北魏就此衰落了。

    散布这个传奇的毫无疑问就是吴提自己。那个时候消息比较闭塞,不仅西域各国相信了,就连在河西的沮渠牧犍也相信了。从内心深处沮渠牧犍也宁愿相信有这么回事。有人给自己撑腰总可以喘一口气了,而且沮渠牧犍正有一件烦心事,没有外力支持不敢做,心正虚着那!

    沮渠牧犍有个嫂子,李氏,估计是前太子沮渠政德的遗孀。沮渠牧犍就与这位李氏搅在了一起。沮渠家是匈奴人,按照匈奴人的收继婚习俗,沮渠牧犍把嫂子娶回家也没什么。但是沮渠家毕竟不是一般的匈奴人,那是在塞内生活了很多年的匈奴人,受的都是正统的汉学教育,礼仪廉耻是必须讲的。

    沮渠牧犍自己也是能够写文章,吟诗作赋的。这种行为那就得贴上无耻的标签,又叫衣冠禽兽。况且沮渠牧犍这一次走得更远,玩得是一妻多夫的游戏。兄弟三人都与这位嫂夫人打得火热。

    这种事民不举、官不究,作为一方土皇帝,自己不声张估计没人敢管闲事,但是必须瞒住武威公主。偏偏这个李氏是个多事之人,总想要啥名分,要取武威公主而代之。这也是这类女人的基本心态。

    沮渠牧犍正为这事头痛那,北面大草原传来了喜讯,沮渠牧犍的胆子陡然大了起来。李氏的胆子也肥了起来。书上说李氏与沮渠牧犍的姐姐合伙就给武威公主下了药,慢性毒药。

    武威公主也没啥过多的感觉,就是总是病怏怏的,小生命一天不如一天。人要不死总有救。这几年随着北魏对西域开发,使节往来很频繁。北凉的姑臧就是使节的必经之地,哪有不来拜见公主的?

    公主得病的情况就传回了平城。皇宫里自然有很多御医,一问病情就猜个**不离十。昼夜兼程赶到姑臧,一搭脉就更加确认了,中毒。那还说啥了,赶紧抢救吧。也算公主命大,人是没啥事了,有惊无险。

    拓跋焘被气了个倒仰。毒害公主就近似于谋逆,就凭这一件事就可以起兵讨伐。况且,使者还带回了更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北凉上下,尤其是沮渠牧犍身边人员对吴提的所谓胜利是沾沾自喜。真好像变了天一样。是可忍孰不可忍,拓跋焘召开御前会议,准备西征。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喜筵之后(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