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0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1507:16:27

    司马楚之

    这位司马楚之也算东晋皇族中的佼佼者,楚之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团结人,折节向士这四个字是当之无愧。当年刘裕拥兵自立之后,司马楚之曾经在长社(河南省长葛县)聚众自立,图谋复国,身边也聚集了上万人。

    为了对付司马楚之,刘裕派出了自己手上的王牌刺客沐谦。刺杀这种事情最难的就是如何自然地、不着痕迹地接近目标,进而取得目标的信任。沐谦来到长社之后发现接近司马楚之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每天司马楚之接待的宾客以百计,沐谦不费吹灰之力就来到了司马楚之的身边。

    计划的第一步完成的倒真是很容易,接下来沐谦发现想刺杀也不那么容易。白天除了上厕所的时间,司马楚之身边都是人,而且还不少,都是各地赶来的英雄。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也不能当着众人就动手,那就不是刺杀了,而是拼命。沐谦还不想死,还想拿钱之后享受生活。

    思来想去沐谦觉得还得来点煽情、来点悲情,让司马楚之自投罗网。假装生病,按照司马楚之平时的为人一定会亲自来探视,到时候就在床头动手。这计划进行得更顺利,司马楚之的确是亲自来探视,而且还提着一个药罐子。那是领导亲自熬好的药。

    这就太感人了,沐谦的匕首怎么也拔不出来了,眼泪是止不住地流,感动啊!人总是有感情的,刺客也有被感动的一霎那。等到沐谦一激动把匕首拔出来的时候,就不是刺杀了,而是投诚。沐谦不仅把刘裕的计划全盘托出,还反戈一击成为楚之的贴身侍卫。

    由刺客变成了保镖,演绎了一段人间传奇。也就是后代的卡扎非可以与司马楚之媲美。

    听了沐谦的陈述,司马楚之也是呆坐半晌,随后说出几句话来更显英雄本色,“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

    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关键是看哪头大。

    有刺客,防是防不住的;也不能由于有刺客就把自己装在保险箱里。楚之用自己大海一样的**怀,融化了刺客锐利的匕首,温暖了刺客冷酷的心。

    等到第一次南北战争爆发的时候,司马楚之就率众投奔了北魏。那位说了这位正宗的东晋皇族也流落番邦了?话不能这么说。流落番邦与否不是后辈人说的算的,而是要看看司马楚之怎么说。

    “江淮以北,闻王师南首,无不扑舞,思奉德化。而逼于寇逆,无由自致。”这是司马楚之投奔北魏时写的奏章,虽然是应景文章,投奔北魏也是时事所迫,身份不同了说的话也就不一样了。寇逆也是可以转化的,行动的本身应该就说明了一切。

    加入北魏之后,司马楚之是倍受重用、屡次从征,南征刘宋、西出平凉,都是立有战功的。这才受封琅邪王。北魏能够在北方崛起,兼收并蓄,吸纳各族人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有道是海纳百川,方成其大;山积土石,方成其高。每一个强权的崛起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北魏与刘宋争夺仇池的战斗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公元442年七月出兵,第二年二月就占领了仇池,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下面虽然还有很多唱戏要唱,但是已经不是北魏主要的作战方向了。

    在争夺仇池战役打响的同时,拓跋焘在西域方向也作出了决断。

    首先就解决了李宝的身份问题,封了李宝很大一个官,我们就不一一列出了。说主要的,都督西陲诸军事,镇西大将军,敦煌公,西方的事情就归李宝管了。拓跋焘这一手做得还是很漂亮,大度,有容人之量。不过,李宝也就是一个名义上的领导,实际能控制的也就是敦煌一地。

    这个点上,拓跋焘也就是虚晃一枪。真正让拓跋焘全力以赴的还是柔然,拓跋焘还是希望用武力彻底解决柔然。解决了柔然,就抓住了解决西域问题的牛鼻子。公元443年秋,拓跋焘决定再次统帅大军对柔然进行突袭。司马楚之也很快回到平城准备参加当年九月对柔然的战争,作为押粮官随军出征。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一只驴耳朵的传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