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4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2507:26:56

    抢钱行动

    据我们现在所知,围绕着通往中原的西域之路现在总共有四方势力,北魏、柔然、吐谷浑、高昌北凉。说形势复杂,主要的原因是北魏势力的消退。到公元452年的时候北魏的势力彻底退出了焉耆,退到了鄯善一线。才形成了现在这样三分天下的格局。

    历史上没有交代是什么势力迫使北魏从焉耆撤出,我们揣测柔然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也许是当地焉耆、龟兹的力量,也许是嚈哒东进了。不过嚈哒东进有点早。也许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北魏后力不继,无法维持。

    比较现在的三条路最冷清的可能就是北魏占据的鄯善。从西域北路来的,可以直接走高昌、伊吾进入北魏,从西域南路来的,可以经吐谷浑进入北魏,或者南下刘宋。北魏在鄯善的驻军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最兴旺的可能就是吐谷浑占据的青海路了。吐谷浑从西域回来之后是得到了刘宋的允诺,危急时刻可以到刘宋避难。不过危急时刻一直没有来临,自己陷入危机的北魏是没有心思照顾吐谷浑的。公元452年慕利延去世的时候把大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拾寅。

    拾寅把国家的中心转移到伏罗川,又叫莫洛川。关于伏罗川的地址学术界也是争论不休。不论在哪应该距离白兰,也就是现在的都兰不远。拾寅也是一仆二主,既向北魏称臣,也向刘宋示好。身兼两职,北魏的平西王、刘宋的河南王,拿双份工资。实际上最终还是自己说的算。

    天高皇帝远,又赶上北魏、刘宋都在整理内务,拾寅的小日子过的就有点飘飘然了。基本上谁的账也不买了,尤其是对北魏更是不理不睬了。这种太平日子过到公元460年的时候有人看不下去了。

    北魏的定阳侯曹安越看拾寅越来气,就给文成帝写了一封奏折,由此引出了一个抢钱行动。使曹安感到不满的有两点,一个是拾寅不尊重领导,在家里面摆谱,把自己当成一方霸主了。这个理由有点牵强,拾寅那是双冠王,能不摆点谱吗?关键在第二点,吐谷浑这几年攒了不少钱,有金有银,又有牛马,让人不得不惦记。

    这个理由成立,也很实际、很现实啊。关键是好抢吗?曹安在奏折里说的很清楚,“拾寅今保白兰,若分军出其左右,必走保南山,不过十日,人畜乏食,可一举而定。”

    这样的奏折多好,有理、有利,还有具体**作手段,文成帝看了自然是很高兴。既然拾寅悖逆不道,必然要讨伐,顺便劫点财也不是问题。

    “准!”

    当年六月北魏兵分南、北两路,分进合击,会师于西平(青海省西宁)。北面一路由凉州出军,奔东南到西平;南面一路陇西、抱罕西进至西平。果然不出曹安所料,大军来到西平之后,拾寅退到了青海湖南面的南山自保。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剩下的事似乎就简单了,大军从西宁南下越过黄河,静等十天以后吐谷浑的归降。可是接下来却发生了诡异的事情。远在平城的文成帝接到了一封奇怪的战报。大军爆发瘟疫必须尽快撤回,这是坏消息;还有好的,掳掠了三十多万头牛羊。

    按说现在是九月份,秋高气爽,发生瘟疫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拾寅使出了生物武器,而且是专门针对人的武器。这是其一。其二,既然发生瘟疫没有办法继续进攻,也就是没有与拾寅交上手,那么这三十多万头牛羊哪里来的?莫不成是拾寅送上门来的。

    大军回来之后相关人员,也就是将军们就被双规了。经过严格审查之后,这些人承认了延误军机、迟疑不进,给国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在史书上边边角角记载下来的史实。也就是说所谓的瘟疫纯属无稽之谈,那三十多万头牛羊真有可能是拾寅送上门来的,用来买通前线官军不再进剿,所以才有延迟不进之罪。太丢人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南、北两路的统帅都没有问题,该干啥干啥,该吃啥吃啥,几个低级军官被砍了头。看起来官官相护自古有之。

    经此一战,拾寅更加不可一世,干脆彻底断绝了与北魏的外交往来,连起码的朝贡都免了。也是始料不及呀,北魏在南部的动作就以失败彻底结束了。相比南部的失败,北魏在北部的行动也好不到哪里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最后的北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