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1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8-1908:22:04

    病急乱投医(下)

    吐谷浑王伏连筹大约是在公元529年离开这个世界的,之后接班的是伏连筹的儿子呵罗真。当时的河西路还处于关闭状态,呵罗真见机比较早,直接就到南梁朝贡了,成为南梁的宁西将军、护羌校尉。呵罗真在王位上坐了一年,就传位给儿子佛辅。佛辅干得稍微长点,四年,之后的吐谷浑王(南梁称河南王)名叫可沓振。

    这个可沓振与吐谷浑王族什么关系就不清楚了。在南梁朝廷看来可沓振这个河南王有点名不副实,就在前面加了两个字代理,代理河南王可沓振。可沓振在国内只敢称代理,确实有点问题。一年以后,王位又回到了吐谷浑王族的手中,完成这一使命的是伏连筹的儿子夸吕。

    不管中间发生了什么,王位连续在这么多人的手中传来传去,总不是一个好事。又不是过节击鼓传花表演节目。算来夸吕成为新一代吐谷浑王也就是在535年,正是高昌使者启程前往南梁的时间点上。

    两条路都不太平,硬着头皮也得走。高昌使者想了一个妙计,偷渡,悄悄地横穿河西走廊。这一去数年未归,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把麴坚急得是团团转、转团团。耽误了大事了。

    麴坚采取了什么措施不详,估计是做了点什么总不能等死吧?数年之后这队使团终于出现在了南梁的首都建康(南京)。

    据使者们说他们被西魏的海关给截住了。海关人员是白给的吗?至于最后怎么离开西魏的没交代。无外乎有两种,再次偷偷跑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这么多人、这么多东西,往哪跑?一个两个人还有可能。再一种可能就是西魏把他们放了,演了一出捉放曹。西魏不再认为这些下江南的高昌使者是一个威胁了,不再认为高昌与南梁沟通是一件不能忍受的事了。

    能够促成西魏这种转变的只有一种可能,高昌王麴坚已经与西魏的宇文泰建立了一种友好的关系。麴坚把统一天下的赌注压在了宇文泰身上,承认了西魏的正统地位。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揣测。高昌确实向西魏称臣了,记载的具体时间也不确定,能不能这么早也在两可之间。

    高昌使团到达南梁的时候已经是公元540年了。也许就是在这一年麴坚向西魏称臣,高昌的使者才能启程南下。通行证是拿到手了,可是也没法往前走了。好几年了,当年准备的那些好东西有的已经变成垃圾了,都长毛了。

    咬着牙也得往前走,没办法转道到宕昌(甘肃省南部)随便买了一些东西,希望能够糊弄过去。宕昌应该在现在四川的松藩附近,也是在河西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国。现在采取了与高昌同样的策略,不再向东、西两魏进贡了,等尘埃落定再说。

    高昌使者是战战兢兢走进了南梁的皇宫,礼物有点拿不出手。梁武帝萧衍坐在宝座之上,看着眼前这份礼单有点不知所措。大如斗的盐二颗,状白似玉。干蒲桃、刺蜜、冻酒、白麦面,别说梁武帝,就是我们看了也眼晕。关键是真假难辨,具体价值难以估量、无法评级。

    在殿外放了三天,满朝文武没人敢伸手,眼睛都长长了。这也是个让人难堪的事,就几样吃吃喝喝,愣没人知道来历,辨不清真伪。太丢人了。

    惶急之间,梁武帝想起了国内的四位奇异之士,罣闯、颥杰、麸黅、仉肾。这四位都有半仙之体,见多识广,都是东方朔一类的人物,精通神异之术,打卦、**覆无所不能。没准能解决眼前的难题。

    出手的是杰公,颥杰。

    高昌使者起初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有假货能不害怕吗?万一被识破了岂不坏了高昌王的大事?杰公一出手就变成了战战兢兢汗流如注了。杰公说啥?

    “盐一颗是南烧羊山月望收之者,一是北烧羊山非月望收之者。蒲桃七是洿林,三是无半。冻酒非八风谷所冻者,又以高宁酒和之。刺蜜是盐城所生,非南平城者。白麦面是宕昌者,非昌垒真物。”

    这一段比较复杂,一点点解释。

    两颗盐没什么说的,指出了产地是南、北烧羊山,采集的时间一个是月中、一个是月初;

    洿林、无半都是高昌的地名,洿林产的蒲桃(葡萄)是最有名的,无半产的就等而次之。一般进贡都要用最好的,现在掺了30%的次品。

    八风谷、高宁都是冻酒的产地。产地八风谷的冻酒最好,终年不坏,高宁的就等而下之。冻酒,顾名思义冰冻的酒,具体是什么就不太清楚,估计同加拿大产的冰酒差不多。冰酒也是用结了霜的葡萄酿制而成,估计工艺差不多。这一项也掺了次品。

    刺蜜也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刺蜜是出产于南平城的,现在送来的是盐城产的。刺蜜,一名草蜜,是高昌的特产,就生长在交河沙中。“草头有刺,上有毛,毛中生蜜”。

    更可气的就是白麦面,根本就不是高昌的产品,而是宕昌的。

    说的这么详细、这么具体,不由得高昌使者不冷汗直冒。看起来假、冒、伪、劣产品遇到了火眼金睛。

    本来梁武帝准备封麴坚一官半职的,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一来送的净是假货,二来四公之一的黅公(麸黅)反对,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高昌使者这次江南之行算是放了空炮。南梁也就此丧失了一次把手伸向西、北的一个大好机会,外交的敏感度太差了。相比梁武帝的无动于衷,北方的三国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外交战,比东、西两魏之间的热战一点都不逊色。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喜筵背后的角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