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3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1206:49:47

    赶鸭子上架(下)

    事情却远远不是一句“夺位”这么简单。高洋还给儿子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杨愔、燕子献、郑子默、平秦王高归彦,几乎都是汉人,其中杨愔是中心人物。这几个人在前期高洋压制权贵、消除异己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高演夺位的过程中,以杨愔为首形成了一个反对的小帮派,随着高演的胜利这些人也都呜呼哀哉了。高演的胜利也算是武将与贵族们的一个反扑。

    这事就发生在公元560年,高演也算与周武帝前后脚掌握了政权。高演也不是弱主,登基之后也是励精图治、事必亲躬,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北周实力的逐步上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北周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

    宇文泰这个人本身是个老粗,没啥学问,但是眼光比较独到,用了两个人、两个汉人,苏绰、卢辨。这两个人比较有意思,一个法家、一个儒家。苏绰博览群书,可是说是个通才,对儒家不陌生,对法家也很熟悉。根据当时大业草创的局面着重给宇文泰介绍的都是韩非子的学说,卢辨则是纯粹的儒家。

    苏绰对西魏,乃至北周的发展是功勋卓著。做的事情比较多,连政府公文的格式都亲自制定,最重要的还是苏六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六条。在西魏是被认真彻底地贯彻下去了,不懂得六条的基本上不能当官了。

    中国历史上历来有法家、儒家之争,我个人认为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正途。在北周法家、儒家都得到了重视,国家的强大是可以预料的。这就是周武帝敢于兴兵伐齐的底气。而兴兵伐齐,北面突厥人的态度是不能不顾及到的。结亲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政治考量。

    对于双方结亲这件大事,突厥的木杆可汗并不热心,一直是北周(西魏)剃头挑子一头热。从现实来说,突厥已经没有与北周进一步结盟的需求了,当年的结盟是为了抗衡柔然,现在结盟抗衡谁呢?从谋略上讲,木杆可汗更希望与北齐、北周保持等距离的关系,这样才好左右逢源。

    木杆可汗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对北周的求亲使就是不冷不热。而且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齐,通风报信的就是突厥东部的地头可汗阿史那库头。怎么又出现了一个可汗?这是突厥管理体制的一个特点,中央有个大可汗,分封小可汗以镇四方。

    地头可汗与北齐皇族的私人关系非常好,政治上就倾向北齐。得到消息的北齐主高演自然是不敢怠慢,也派出使节求亲。带足银子,又有内援,北齐的求亲工作进行得很顺利。都进行到啥程度了?木杆可汗已经商量是否要把王庆、杨荐一行送交北齐法办。

    这就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了。

    再不想办法两位使节的小命没了不要紧,还会耽误周武帝的大事。

    关键时刻就得来点狠地,好说好商量不行,那就痛骂他一通。人总是有廉耻的,寡廉少义的事突厥大可汗能做吗?

    “太祖昔与可汗共敦邻好,蠕蠕部落数千来降,太祖悉以付可汗使者,以快可汗之意,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义,独不愧鬼神乎?”

    杨荐这是豁出去了,舍得一身剐,能把皇帝拉下马,何况是可汗?回顾了历史,强调了友谊,指出了木杆可汗的错误,临了还威胁了木杆可汗一下。鬼神不容!

    骂人不痛、起誓不灵,鬼神不容这事灵不灵很难说。虽然木杆可汗是迷信的,但是更多的考虑是政治现实。书上说,木杆惨然良久,说:“君言是也。吾意决矣,当相与共平东贼,然后送女。”

    看起来木杆可汗是想了很长时间,左右为难,认真权衡了利弊才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实际上就是演戏,就是装。木杆可汗真想把北周的使者送到北齐去吗?可能吗?这么做一点好处都没有。这就是一个试探,看看北周的反应;这就是又放出了一个筹码,让北周更加认清现实,为下一步的谈判争取更有力的条件。

    哪成想杨荐直接就把事情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了,直接诉诸于鬼神,似乎一招就把木杆可汗逼到了死角。非此即彼,要么把我们送到北齐,要么,结亲,共抗北齐。这个选择题出的不是很高明,只能算死里求生。杨荐也是算准了木杆可汗的心思,与北周翻脸也不是突厥人的首选。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最后的结果就只有一个,和稀泥。只不过这次出手和泥的是木杆可汗。北周、突厥是一家,友谊源远流长,你说的都对。现在强敌当前就不要儿女情长了,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先放一边儿,先干大事。灭了北齐,再结亲。

    球,又回到了周武帝的脚下。木杆可汗要看一看北齐、北周谁的实力更强。要想娶突厥公主,先要看看你是不是肌肉男。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二章 剧变前夜之东征大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